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为新时代干部成长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近年来,市委把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作为干部管理、培育、选拔、使用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干部工作的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提供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不仅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干部,更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推动了焦作高质量发展。
一线锻炼着眼于提升履职能力,锻造新时代复合型干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呼唤知识完备、能力综合、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针对部分干部工作经历单一、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不够、推进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本着让干部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从全市范围内抽调大批优秀干部参与北山治理、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脱贫攻坚、“四城联创”等中心工作,并在零星抽调、大批选派的基础上,出台《新提拔任职市管干部一线锻炼办法》,让干部一线锻炼从阶段性走向常规化。今后,所有新提拔重用的市管干部都要到基层一线参与急难险重工作实践锻炼。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放在一线是最好的培养。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的锻炼,在复杂环境、关键时刻的磨炼,在关键岗位、吃劲岗位的历练,拓宽了干部的视野,丰富了干部的经历,大家抓经济谋发展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复合型干部脱颖而出。
一线锻炼着眼于锤炼干部作风,构建干群关系“鱼水情深”。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脚下不沾泥,办事没主意。通过一线锻炼,上搭天线,下接地气,干部与群众实现了空间上的“零距离”、感情上的“心贴心”,干部能够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更能理解百姓疾苦,做到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立足百姓的利益作决策,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一线锻炼工作机制推行以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办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干部用实际行动换取了群众对各项工作的鼎力支持,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焕发生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线锻炼着眼于树好用人导向,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通过推行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树立了干部“要上来”必须“先下去”的用人导向,在实践中锻炼、在实干中砥砺、在实绩中发现,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做到了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同时,在全市广泛开展担当型、实干型、清廉型、忠诚型“四型”干部评选,树立标杆,看有尺、学有样、对有标,让“四型”干部成为广大干部努力的方向。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目前,扎根基层、崇尚实干、敢于担当在全市已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干部愿到基层一线展示人生芳华。
一线锻炼着眼于干部工作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能干出什么样的事。通过“一线锻炼工作法”,让广大干部树牢“小干大作难,大干小作难,不干更作难”的理念,在基层一线大干实干巧干,解决了我市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北山治理、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双十”工程、“四城联创”、绿色廊道建设、黑臭水体治理……一大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相继开展和实施,捷报频传,实现了工作提效、发展提质。当前,我市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为全市广大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宏伟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要继续大力推行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引导干部立足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