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焦作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吗?”“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您想了解一下吗?”近日,三名高中生手持自行设计的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普宣传页,向过往市民讲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他们还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写了一封推荐信,希望这份宣传页能够得到采纳。
记者了解到,这三名高中生是来自市第十一中学的朱心宇、陈行坤和崔珂涵。自2018年7月份开始,朱心宇等三名学生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对焦作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课题调研,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他们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市海绵办工作人员说:“看到这个成果我们很惊喜。虽然宣传页只有四页,但图文并茂,知识全面,能够让市民有效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基本情况。我们决定,近期就安排印制并用于宣传。”
记者在这份宣传页上看到,其不但解释了什么是海绵城市、焦作为何要积极建设海绵城市,还说明了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缓解焦作的城市内涝问题、形成良性水循环系统、保持城市水土、增加城市湿地面积等益处,呼吁市民关心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配合开展海绵城市项目施工,爱护海绵设施和监测设备,还倡导市民在家中配套建设雨水收集设备,有效使用沉淀过滤后的雨水;对家庭生活用水也要注重节约和循环利用等。
在校的中学生怎会想到做这样的宣传页?发起人朱心宇告诉记者,去年夏天,她偶然得知我市已于2016年被列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非常兴奋,并在老师的支持下,与同学陈行坤、崔珂涵成立了“海绵城市”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对海绵城市的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发放调查问卷环节,他们发现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很低。
“在100份调查问卷中,只有35人听说过、5人了解海绵城市。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下决心认真研究海绵城市的内涵和优势,用所了解的知识向大家宣讲,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崔珂涵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课题调研,他们收获了很多。其中,他们撰写的论文——《焦作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调查与初探报告》,获得了焦作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进行大量的网络知识检索、实地考察走访、向专家咨询,这三个小伙伴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实践,如今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经如数家珍,逐渐成长为焦作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