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城市瞭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环卫工人拾金不昧受称赞
“四城联创”打头阵: 从市容秩序管理看城市管理体制之变
回访问题工地 巩固治理成果
示范区城管局开展消防知识培训 及灭火演练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城联创”打头阵: 从市容秩序管理看城市管理体制之变
本报记者 刘 婧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编者按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已迈进2019年。回眸2018年,为了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扣“四城联创”、大气污染防治等全市中心工作,当先锋、打头阵,紧盯问题,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在治理“城市病”上持续发力;建章立制,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求突破;着力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在探索“大城管”模式上破题;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创新、进步、提质工作,用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

  从本期起,本版推出2018年城市管理工作回眸系列报道,向您介绍2018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集中展示焦作城管人以“四城联创”工作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加压奋进,克难攻坚,全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风采,敬请关注。

  回眸2018年,“四城联创”无疑是焦作城区居民的集体记忆。

  街道是否干净整洁?经营秩序是否规范?这是一座城市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市容环境作为城市的脸面和形象,体现的是城市的精气神,反映的是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精神风貌和市民素养。更重要的是,市容环境关乎广大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

  放眼国内先进地市,许昌、南通、扬州、杭州、深圳、成都、佛山无一例外都将城市管理作为发展要素,全力打造适合人居住、生活、发展的城市环境,更好地实现人才、产业等发展要素的汇聚。

  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如果城市管理问题解决不好,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城市病”将层出不穷。一座城市的环境不好、品位不高,必将给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甚至阻碍城市的发展。

  毫无疑问,城市管理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最终影响民生福祉。

  推动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号角吹响了。2018年年初,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全市“四城联创”誓师大会上发出动员令:要把“四城联创”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主战场,持之以恒抓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

  新挑战需要新作为。“全市城管部门要发扬连续作战、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风,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和时不我待的精神当先锋、打头阵,坚决打赢‘四城联创’攻坚战!”为落实全市“四城联创”誓师大会精神,市城管局局长办公会发出号令。

  焦作城管人应势而动,从市民诟病的难点问题入手,从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向脏、乱、差、堵等“城市病”宣战,强力治脏、治乱、治差、治堵;与新闻媒体有效对接,深入贯彻落实《焦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凝聚创建共识,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迅速掀起人人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潮;加强与市“四城联创”指挥部的沟通,对照创建标准,坚持通盘考虑,进一步完善整治方案和工作台账,挂图作战,强力攻坚,着力实现对城市乱象的快速发现、精准施策、有效管理。

  市城管局依法对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部位“三重”乱象进行分类整治;对“电动车群”“食品墙”“水果摊”等城市管理顽疾进行重点整治;对城区18个进(出)市口周边的经营秩序、广告招牌、违章经营性大棚进行集中治理。

  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一时间,我市城区占道经营的商贩不见了,道路通畅了,市容秩序明显改善。然而,脏、乱、差、堵等“城市病”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极易出现反弹。正当市民为整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点赞时,一些“城市病”又“旧病复发”。特别是违章经营性大棚和占道经营摊点被清理后,个别商户存在侥幸心理,与城管队员“捉迷藏”,伺机反弹。

  为巩固整治成果,城管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开展不间断巡查。但防止市容乱象反弹仅靠城管队员严防死守并非长久之计,根治脏、乱、差、堵等“城市病”不能仅靠城管部门唱“独角戏”。

  不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城管工作必将陷入“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怪圈,必将重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老路。

  坚决打赢“四城联创”攻坚战!硬任务倒逼我市城管部门直面问题,创新思路,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之变顺势推进。

  执法格局之变——形成执法合力,强化执法权威和效力

  在市城管局的指导下,各城区城管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将执法人员下沉到街道,采取“城管+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联合执法模式,在城区范围内开展经营秩序“清零行动”,对违章搭建大棚、流动占道经营、依托门店店外经营等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在夜间经营秩序整治工作中,联合执法发挥了威力。去年,各城区城管部门共出动精干执法力量5000余人次,联合街道、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人员,持续对锦祥商业街、南通南路、孟州北路、丽景新天地、东苑路、周庄路等处进行整治,共取缔夜间店外经营800余处、流动经营1200余处,夜市整治台账上的185个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夜间经营秩序明显改善。

  联合执法提升了执法效率,维护了法治权威。部门联动的执法模式促使单一管理市容市貌的“小城管”向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大城管”转变。

  管理机制之变——发挥属地管理效能,条块结合保长效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多样,城市管理难点问题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

  在解决城市管理难点问题上,街道、社区优势明显,因为街道、社区上联系市、区党委、政府,下联系广大居民,对辖区环境最关心、最清楚,对群众诉求最了解,在城市管理网络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

  多年来,我市城区各街道构建了立体化管理网络,可以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体系中“块”的作用,切实加强日常性管理工作,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在去年的市容秩序整治工作中,我市城管部门与街道、社区密切配合,“条”“块”结合,共同发力,对45条主次干道、27条背街小巷经营秩序乱象进行卓有成效的整治,累计取缔店外经营5000余处,清理流动摊点6000余个,拆除违章经营性大棚500余座,处罚违章行为100余起,整治率在98%以上,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锦祥商业街、龙源湖公园周边、中州农贸市场、田源农贸市场以及建设街、花园街、文成路、富康路等处得到有效治理,经营秩序大为改善。

  事实证明,强化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共同发力,能在基层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条”“块”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推动了城市管理机制之变。

  治理模式之变——堵疏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集聚、车辆增加,脏、乱、差、堵等“城市病”日益严重,群众意见大。然而,当城管部门开展占道经营、夜市摊点等集中整治时,群众的意见并不一致。

  有的市民拍手叫好,认为市容秩序整治清除了扰民乱象;有的市民抱怨,认为清除占道经营让他们买东西很不方便;占道经营的商贩倒苦水,认为整治经营秩序影响他们做生意……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城市,成为城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我市城管部门认为,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要为群众维护好市容秩序,但绝不能为了整洁影响群众生活。

  为方便群众生活,解决占道经营顽疾,我市城管部门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建设、规范了一批便民疏导区,对解放西路便民疏导区、青年路便民疏导区进行规范,在人民公园南门新建了临时商贩疏导区……

  我市城管部门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管理城市,让群众成为“四城联创”主体、精神文明建设主流。为持续提升城市“颜值”,我市在城区全面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治一处、巩固一处,切实增强市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2018年,我市城区10921户商户全部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建立微信群275个,充分调动了商户自治的积极性,涌现出解放区民主路、大杨树街,山阳区工字路、塔南路,中站区解放西路、怡光路,马村区解放东路、文昌路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韩愈路、玉溪路10条创建成果突出的亮点路段。目前,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已经形成。

  城市管理被喻为一项永远没有竣工之日的重点工程。我市“四城联创”工作仍在推进,等待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还有很多。可喜的是,我市城管部门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全力构建“政府+城管专业队伍+行业部门+街道(社区)+商户(市民)”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大城管”的磅礴力量正在迸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