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特质的重要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推动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和新“两步走”战略之中。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源于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没有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革命和建设实践,我们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也就不可能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革命战争时期,在河北平山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战胜任何强敌和艰难困苦,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也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党只有牢牢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初心
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出发”。这一追问的根本点就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民这一词所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承的接续奋斗。而“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大的初心。“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推进、新发展理念的深入、美丽中国的建设、经济新常态的打造……不懈的奋斗,是为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到了“再出发”的时刻。要让改革成果符合人民的期许,别无他法,唯有奋斗。此时,站在历史新方位上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在航线上劈波斩浪、扬帆前行的引擎动力,继而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舰”驶向更宽阔的水域、更幸福的明天。
不息的感情系于人民。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向全国发出精准扶贫的号令,就此,中国打响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攻坚战。再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辉煌的五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平均每天有3.7万人走出贫困。
以人民为中心是最大的初心。这种初心,是牢记来时的路,牢记“为什么出发”;这种初心,是始终为人民永葆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到“四个统一”
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统一,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把为民和执政统一起来、把信仰与行动统一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让经济发展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坚持目标与问题相统一。要树立目标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指明了实现伟大目标的价值取向,又指明了实现伟大目标的力量源泉。要突出问题导向。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既找准共性问题,又找实个性问题,以一个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观大势谋全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观大势、谋全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坚持愿望与效果相统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现实问题,又要系统谋划推进事关人民群众期盼的整体利益问题;既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统一。人民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内因,良好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外因,我们既要着力激发内因,又要高度重视外因。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着眼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要营造亲清的经济生态,还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生态。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四个自信”,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武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