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 活动焦作市分会场昨日启动
让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
我市召开棚户区(城中村) 改造工作推进会
为经济发展创造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市在线实时联网审计工作会议召开
刘伟徐衣显与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座谈对接
回访问题工地 巩固整改成果
图片新闻
市领导到马村区调研脱贫攻坚 “大走访送温暖”专项活动
原鑫安科技办公楼租赁权拍卖公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
——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示录
作者:桂从路 张 凡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编者按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昨日下午,全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栏,深入报道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希望全市干部群众从中受到启示,紧密结合中央和省委要求,突出学好、用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科学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敬请关注。

  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从夯实农村建设的基础做起,精准发力、驰而不息,才能以实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第一部曲

  绘就美丽乡村蓝图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实现基本覆盖,规划保留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96.3%的村庄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一大批旅游特色村得以培育、营业总收入逾350亿元……行走在今日的浙江,乡村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令人沉醉。

  把时针拨回到15年前,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由此拉开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锚定“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0000个左右”的目标,科学规划、坚定执行、有效管理,不断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浙江历经15年接续奋斗,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总结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如今,“美丽乡村”早已成为社会热词、治理焦点。不过,一些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农村环境,最终却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有的地方楼房越建越高、道路越修越宽,但有绿水青山、有美丽乡愁的农村却渐行渐远;有的地方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热衷“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更有甚者,把建设美丽乡村的口号喊得很响,行动中却依然在搞先污染后治理的老一套。前不久,媒体曝光山西三维集团违法排污事件,暴露的正是这种漠然态度。凡此种种,消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也无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分析类似现象,说到底还是工作态度不端正、政绩观产生了偏差。无论是急于求成、不尊重乡村建设规律,还是热衷于“面子”而忽视了“里子”,追求的都是一时之美、外在之美。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既干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办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才能让美丽乡村建设远离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像浙江那样,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从夯实农村建设的基础做起,精准发力、驰而不息,才能以实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群众满意是最大的政绩,但检验群众是否满意的,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时时事事。美丽乡村建设是包含环境整治、发展赋能、治理现代化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既要尊重规律、科学谋划,更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从2003年实施“千万工程”,到2008年浙江安吉县率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从党的十八大后响应美丽中国号召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再到提出“千村AA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浙江之所以能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水准,靠的正是无数建设者的接续奋斗、辛勤耕耘,体现的正是一以贯之抓落实的能力水平。世上很少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事,只有用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才能赢得实实在在的改变,收获真真切切的掌声。

  多年前,浙江安吉村民在开采矿石与保护生态之间选择了后者;今天,安吉成为我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筑牢正确政绩观、借鉴浙江好经验,只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持之以恒、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新时代激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气象,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动能。

  第二部曲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地理、民俗、发展水平等差异,决定了农村环境整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因地而异。

  “小桥连曲径,台门通人家”,这是粉墙黛瓦的绍兴新未;“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这是竹海空蒙的安吉高家堂;“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这是桃花烂漫的桐庐阳山畈……浙江大地上,一个个美丽乡村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发端于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推动浙江乡村量体裁衣、精耕细作,不断实现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丽生活的跃升。

  绘就浙江美丽乡村的妙笔,如何进一步为全国乡村建设添彩助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这八个字,可谓实施“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尤其是对于地域广袤、情况多样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人人都渴望干净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但地理、民俗、发展水平等差异,决定了农村环境整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因地而异。比如,在厕所无害化改造上,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基础、条件不同,难以统一步伐;制定分层次的行动目标,反而有助于整体推进。事实上,合理确定整治标准,综合考虑建设时序,集中力量解决急需问题,才能收获治理实效。某省曾公开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负面案例,其中有的村庄忽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裸房整治等重点工作,而去建大公园、大广场、大牌坊、大型旅游观光项目。类似行为,不仅背负了沉重财务负担,也背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值得警惕。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绝不是要把农村变得千篇一律。立足自然禀赋、民俗特点,充分发掘村庄原有的个性与特色,更好保护山水田园,为文化传承创造有利条件。实践中,有的地方搞一刀切,把农村和城市建得一个样,把村与村建得一个样,让村庄失去了灵魂。结果,乡村风貌城市化、趋同化,仿古、仿洋盛行,场所景观杂乱化、人工化,缺少社会人文支撑……千村一面、形式主义等弊病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保护乡村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亟待我们吸取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与智慧,从“一村一品”“一村一魂”“一村一韵”中得到启示。

  云南大理洱海边的古生村,街巷道路整洁,溪水环流,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说到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时时处处对焦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不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跑偏走样。

  15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千万工程”绘就了乡村建设发展的美丽画卷。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创造性推广和吸收浙江经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把广阔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为美丽中国增添更多亮色。

  (原载“浙江在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