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了,这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
深夜落雪了,听雪寒窗,书叠青山,灯如红豆。围一炉红泥小火,一个人读几页闲书。
闭户读书真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
雪夜里,适合读读古书,读《小窗幽记》《浮生六记》《红楼梦》《枕草子》;也更适合读古人的帖,如苏轼《寒食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书法家王羲之写到——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是写给山阴张侯的,意思是说:雪后天晴,阳光照在皑皑白雪上,空气清冽如甘泉一般,心情极好,问候你一下。想必你也安好吧。事情没有结果,心中郁结,不祥说。短短二十字,古代文人率真的性情流露在笔端。
帖,是古人写给友人的信笺。生动纯净,情深意切,生活幽微之美,都在那些帖里。
读汪曾祺写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他写道:“沈先生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
沈先生说,我的字只值三分钱。我默念了几遍,心里忍不住伤感,就为他这句话。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沈从文的所有著作重新出版,全国各个大学的中文系将他的作品列为研究课题。许多读者第一次知道,有一位作家叫沈从文。
沈先生说,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利,只相信智慧。听他的话,看见窗外风雪里一树清寒的竹。
入夜,在灯下翻阅丰子恺先生的画《冬日可爱》。画的也是冬天的午后,老人坐在门前的竹椅上,穿着厚厚的棉袍,戴着黑色的棉帽,一双手抄在棉衣里取暖。他身旁的矮凳上坐着小男孩,他穿棉袍,戴着一顶红棉帽子。他学着爷爷的样子,也抄着双手取暖,爷孙俩一起在冬天的暖暖阳光下晒太阳。
爷爷的脚下蹲着狗妈妈和小狗,门槛上卧着一只猫,懒洋洋的。不远处的草丛里,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大白鹅伸长了脖子“嘎嘎”地叫着。悠远的时光,绵长的日月,温馨的画面,你我仿佛一瞬间回到童年。
冬天来了,都有朔风、雪花、暖阳、老人、孩子,小狗、鸡鸭、草木生灵,人与天地万物相依相伴着,怡然自得,其乐融融,每一个冬日都那么可亲、可爱、可感、可怀。
人间节气,原来也是人间的气节。天地万物到了什么节气,该发芽的发芽,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该落叶的落叶。
年年岁岁,二十四节气流转不息,不管人间冷热寒暑,花开花谢,草木枯荣,都在二十四节气里。
万物美好,我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