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我市怀商文化研究者宋宝塘处见到了十几张老照片,这是他从外地一位收藏家那里翻拍而来的。照片呈现的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博爱怀商使用过的药品包装纸,其作用等同于如今的商标。
这些老商标被怀商文化研究者视若珍宝,就连记者看一眼,也觉着妙趣横生。
在一张薄厚、大小适中的泛黄纸上,印着“金樱膏”“虎骨药酒”“八珍肥儿健脾糕”“消暑益气丸”“阳和解凝膏”“大络丹”“精制杀虫肥儿糕”“消暑丸”等药品名称,以及药品的功效、服用方法、生产厂家和商号文化、药品广告宣传语等。
这些药品主要是由“河南李记协盛东药号”“河南协盛东药号”“河南协盛西药号”“河南博爱药酒号”“协盛全”等“老字号”药商生产的,老商标中所显示的“协盛东药号”还分别在“衡阳市中山南路”“衡阳市中山北路府正街”设有总号,在“长沙省坡子街”“湘潭县十二总正街”“湘潭县十五总正街与仁巷口”设有分号。“协盛全”在“江西省书街”设有商号。令人自豪的是,这些商号均是我市博爱县怀商老号。
此外,个别老商标上还显示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企业文化宣传口号,这是老怀商诚信为本、合法经营的见证。老商标上所显示的“膏药丸散,出门不退”“各种药酒,出门不退”的警示语,则体现了老怀商的经营之道。
布局全国,诚信为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通过十几张小小的包装纸,我们看到了老怀商的辉煌,也感受到了传统怀商的商业精神。
“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从南京到北京,谁也没有怀商精”,这些在民间流传了一二百年的口头禅,看来并非虚言。
据宋宝塘介绍,河北安国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号称“北方药都”。其内有一座始建于东汉、重修于北宋的药王庙,在清代重修该药王庙时,倡导者和捐资最多者是怀商。安国药王庙现存四块清咸丰年间的捐资碑,在全国800多家商号中,包括怀商杜盛兴号的十几家怀商商号排在捐资碑的最前边。在中原药都河南禹州,清代时聚集着全国各地最有影响力的十三家药商,这些商帮都在禹州修建了会馆,然居大者是怀商商帮。“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口头禅也由此而来。湖北武汉汉正街,自古以来都是全国最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而怀商对汉正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直到现在,在汉正街的核心区,还存在有怀帮一巷、怀帮二巷、杜家巷、全记巷等以怀商命名的街道。
秉承怀商精神,开拓新怀商事业,助推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后,不断成长的新怀商迎来了时代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年来,“新怀商”品牌被越擦越亮,一批又一批新怀商正在开拓前所未有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