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岁的苗正元是温县番田镇三陵村人,也是2018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老苗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和老伴儿开了个家庭作坊,以废旧轮胎为原料裁剪成细条状,通过缠上彩线制作成“皮筋绳”,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他儿子和儿媳妇在郑州打零工,俩孙女在村里上学,小日子过得很踏实。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的一天,老苗因胸闷、心慌浑身难受,在村里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他心血管堵塞,需要放置支架。“当时,做手术花掉医疗费4万多元,城乡居民医保报销了40%,我个人负担医疗费2万多元。”聊起那次治病,老苗记忆犹新。
做完手术后,随着身体逐渐康复,闲不住的老苗舍不得丢下家庭作坊,和老伴儿重新做起“皮筋绳”。
2018年,老苗的老毛病又犯了!“心脏需要再放置两个支架。”医生下了最后通牒。2018年7月,老苗第二次做心脏支架植入手术,这次花掉医疗费44376元,合规费用32091元,通过基本医保报销25053元、大病医保报销9504元、困难群众补充保险报销2550元后,老苗只花费7269元。
“与第一次生病做手术相比,我做第二次心脏支架植入手术花的钱少多了,真是没想到的事情!”日前,老苗告诉记者。
“从2017年7月1日起,市人社部门牵头,由市、县两级财政筹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我市在武陟县、温县试点实施困难群众医保精准扶贫托底救助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筹集专项财政资金给予重点医保支持,筑牢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底线,防止一人患病、全家返贫问题的发生。”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主任丁小胡说,老苗符合政策,可享受困难群众医保精准扶贫托底救助。
2018年9月,也就是老苗出院两个月后的一天,温县番田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登门将7128元的托底救助金送到了老苗手中。
“我当时真是喜出望外,在报销3万多元的基础上,又托底救助7000多元,这样我第二次住院才花了141元!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说起这事,老苗难掩当时的激动心情。
两次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后,老苗在康复疗程需要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阿伐他丁钙片、复方丹参滴丸药等药品,每个月大概需要再负担650元的医药费。这时,温县人社局又帮老苗申请享受了门诊重症慢性病报销待遇。“门诊重症慢性病待遇报销门诊买药的费用,第一次报销85%,第二次是在每个季度末对剩下的15%再次报销,这样我每月买药的钱也基本上全报了,这是我第三个没想到的好事!”他说。
日前,记者见到两次手术后的老苗,他精神矍铄,“皮筋绳”家庭作坊也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我不仅自己致富,还帮助其他贫困户也挣到钱,把本村一名‘五保户’和邻村一名低保户吸纳到自己的小作坊,还让他们成为股东,到年底根据经营效益参与分红。”老苗脱贫致富之后想得更多的是感恩,“说实话,生活能过成现在这个样子,前些年也没敢想,感谢医保精准扶贫政策!我会带领其他贫困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抗争,用不懈的奋斗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