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千层底儿”,许多人并不陌生,虽对其由来莫衷一是,但它绝对是困难时期的产物。改革开放前,布料是限量供应的,极其珍贵。通常一件衣服都是大孩子穿了,小孩子再接着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实在没法修补了咋办?把破衣服的碎布做成袼褙再做鞋,鞋面一般是一层袼褙,鞋底厚,要好几层,所以叫“千层底儿”。
说到“圪颤裤”,知道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从日本进口尿素,尿素袋质量特别好,超薄、超轻,染成黑色做成裤子,夏天穿上特别凉快,没风也能自己动,人们都叫它“圪颤裤”,它还有一个别称叫“三级风”。
如今的
网络“剁手族”
本报记者 张 鹏
“剁手族”这个新名词,近年来热度极高。究竟有多高?每个人身边几乎都有这样的朋友。
市民李女士热衷逛街却又嫌累,自从接触了网购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你看看这网上,大到家电家具,小到化妆品零食,要啥有啥,家门都不用出就把想要的东西买了,还有快递员给送到家。”
只是每次各大电商策划的“购物节”后,李女士总有几天显得比较郁闷。了解情况的好友纷纷拿她打趣:“网上购物的账单到了,估计又要‘剁手’了吧!”
“年购物额度没有5万元,每月消费不超过10次,你都不好意思喊‘剁手’!”李女士这样定义“剁手族”。
虽为打趣,却也体现了在物质极大丰富、支付方式便捷的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