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访慰问送温暖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下得去 待得住 干得好
“爱心驿站”积分换物 促贫困户增收致富
江岭村甩掉“穷帽子”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岭村甩掉“穷帽子”
本报记者 朱颖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博爱县寨豁乡江岭村位于太行山腹地,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土地富含硒,山民们种植的原生态小米比山西的小米还好吃;这里出产的小麦磨出的面粉劲道香甜;这里的果树受气温影响,结出的果子甜度特别高。可这些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以前不为外人所知,山民们生活贫穷,该村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

  如何帮助山民们脱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市委宣传部驻江岭帮扶工作队对全村的情况进行摸排后,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措施。

  去年,市委宣传部驻江岭帮扶工作队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在江岭村樱桃园附近建设了樱桃文化广场和停车场,方便了樱桃盛果期的销售和外来人员的车辆停放;申请安装了34盏太阳能路灯,保障了山民们夜间出行安全;筹措资金整治全村的环境,利用扶贫资金29.6万元对村内900米的破旧道路进行了扩展和维修;投入25万元绿化美化村内道路,对樱桃园进行了改造,安装了300米栅栏、5个门亭;与国土部门结合,新建了3个蓄水池,为群众生产用水提供保障;与水利部门结合,实施了饮水提升工程,解决原背村群众的吃水问题;新建文化大舞台和演出广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小山村变得越来越漂亮,山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期盼城里人能到这里看看山里的美景。

  2018年10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驻江岭帮扶工作队牵头,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焦作市学雷锋协会、江岭村村委会主办的江岭首届赏秋文化节盛大开幕。活动当天,数百名摄影家、户外爱好者、游客走进江岭村,购买山民们用原生态种植方法种植的小米、花生、核桃、柿子、红薯等农副产品,还参观了江岭村的古屋、古树、古道和古寨。此文化节提高了江岭村的知名度,为江岭村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山里的农副产品走到山外、进入千家万户,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该村注册成立了博爱县忆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江岭村的集体经济发展。

  市委宣传部驻江岭帮扶工作队帮助该村争取到扶贫资金25万元,利用老马岭原有的10间房,改造建设了农产品综合加工厂,一期以石磨面生产加工为主,2018年11月底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年增收5万元至10万元。村里还利用产业发展资金7.2万元购置了一套耕地机,开展对外服务,预计年收入1万元左右。去年年底,江岭村农产品综合加工厂投入生产,“百企帮百村”爱心企业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订购该厂生产的石磨面粉1.5万公斤。该加工厂投入生产后,也解决了村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2018年12月底,江岭村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山民们对今后的好日子充满了期待。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