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阖家团圆,也是市民外出就餐、购物的高峰期。昨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春节消费提醒,提醒广大市民要合理防范风险、科学消费。
餐饮消费多留心
春节前后是聚餐的高峰期,市民在外出就餐时,应选择环境整洁、证照齐全、信誉度高,有明厨亮灶或视频展示的餐馆就餐,建议优先选择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后,要索要正规的发票或收据等凭证。外出就餐时,不要使用感官明显异样的食物。
家庭用餐食材应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处购买;要科学合理储存,避免食材过期或腐烂变质;加工刀具、砧板、容器具等要生熟分开,使用冰箱冷藏食物时要避免生食和熟食接触,避免交叉污染;要尽量吃当天加工的食品,冷藏或过夜的熟食、饭菜,在感观确认未变质的前提下,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外卖订餐应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亮化分级的外卖餐馆,尽量选择距离近、口碑好的外卖餐饮店订购。收到外卖食品后,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食物是否新鲜,并及时食用,切勿长时间存放。不要网购凉菜、生食海产品等高风险食品。
选购商品要当心
春节是消费旺季,在网上购买食物要注意选择商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交易量大、消费者评价高的正规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官方网站,还需注意保存和经营者之间的聊天记录、电子订单、付款记录、优惠活动宣传截图、电商承诺或协议等电子数据,如需退货应注意保留凭证(快递单据)。
春节很多人会给老年人送保健食品。不过,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而且保健食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均不具有预防和治疗功能。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然后再根据需要购买。
预付消费需有度
近两年,预付费卡消费投诉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洗车、餐饮娱乐等行业。预付式消费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价格优惠,但由于其使用周期长、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经营者一旦出现关门、停业、商家易主、店方倒闭甚至携款潜逃等情况,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春节是娱乐、餐饮等各类服务行业消费的高峰期,经营者会推出多种优惠条件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费卡。消费者购买预付费卡时,务必要理性谨慎,预付式消费优惠折扣程度往往与风险成正比,消费前要注意检查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是否齐全有效、经营单位是否拥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较好的经营状况。
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限量办理。购买预付费卡时,不要被商家的推销让利所诱惑,一次性购买的金额不宜过大,应选择金额小、期限短的预付费卡,并应尽快在约定的期限内消费。这样,即便出现问题,风险也会相对较小。办理预付费卡时,要与经营者签订合同,通过合同约定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及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及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内容。同时,要保留好发票等购物凭证,一旦权益受到侵害时便于合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