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近日,一些消费者反映,在线购买电影票、预订酒店时遭遇平台、电商“杀熟”。北京的于先生说:“这几年我都是用某款APP买电影票,成为这个APP的高级会员。而我妈只用这个APP买过一两次。前几天,我陪我妈去看电影,我妈买票花30.9元,而我买票花34.9元,我这个高级会员比普通会员还贵了4块钱。”中消协工作人员认为,商家利用采集到的消费者信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应当予以禁止。这种“杀熟”的销售方式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隐私权等正当权益,也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益昌人:商家“杀熟”老会员,诚信缺失遭抱怨;消费公平是根本,欺瞒之债自己还。
@刚柔v:“大数据杀熟”,违背了经商之道。经商之道,乃诚信为本,如果商家欺骗顾客,顾客一定会抛弃商家。
@心雨zyh:作为商家,诚信是经商之道的重中之重,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大数据杀熟”无疑会伤害顾客的感情,其实质是商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使诚信尽失、客户流失。
@清宵听雨夜梦归:“大数据杀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对市场公平交易规则的破坏,有关部门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应当重拳出击,严肃处理,进一步维护好市场秩序。
@小仵的天空1: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短期内可以获利更多,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倒逼消费者抛弃商家。所以,商家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以诚信待客才是长久之计!
@贵贵的蒲公英:对于“大数据杀熟”,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被“杀熟”,最好果断抛弃商家,给其应有的惩罚。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大数据杀熟”违背了经商之道,此举看似高明,实则是损害顾客利益的“近视”行为,终将以小失大、得不偿失。
@南宫卿宇:如今,“大数据杀熟”现象并不少见,消费者如果不认同,就可以果断抛弃相关商家,另作选择,假如大家都这样做,商家自然就没有了“杀熟”的胆量。
@朝楚暮秦_75075: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大力整治,而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不要“用情专一”,或许“朝三暮四”就是对相关商家的最有效打击。
@春州芳甸:有一次在美团购物,儿子对我说:“妈,你是第一次购物,优惠很多,我也用你的账号买东西吧!”对此,我一直不明白:商家吸引消费者用的是什么促销手段。我认为,无论怎么讲,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能享受到实惠,就该给商家点赞。
【下期话题】
盗版《流浪地球》遭“吊打”
连日来,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热映,获得公众广泛认可和好评,可就在众影迷带着愉悦的观感跟身边人分享观影体验时发现,这部电影在家里花一元钱就可以看。据媒体报道,某网络平台高调出售盗版《流浪地球》,声称资源高清,而且价格低至1元。该事件一经曝光,马上引起公众的强烈抗议,打击盗版成了人们的共识,形成了颇具震慑力的舆论合力。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