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佳节,一场人口大迁徙便在中国各地上演,回家是每个游子心中的主旋律。而今,春运的大潮中除了年轻人,不难发现“50后”“60后”的身影,由这些去子女家过节的老人上演的“反向过年”,正映射着当代新的团圆方式。随着团圆观念的转变,近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奔走于春运“潮汐”之中。据携程大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对于“反向过年”现象,你怎么看?
【观点1+1】
@益昌人:父母“反向过年”,既解决了父母子女团聚的困扰,又克服了子女返家的不便,是过年团圆的新方式。只要父母子女都乐意,老人的身体可以承受,这样的方式可以有。
@刚柔v:继春运潮回乡过年的模式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反向过年”是一种必然现象,也会成常态化,我们没必要为“反向过年”感到奇怪。
@常少杰1:无论是“反向过年”还是游子回归,团聚在一起就有家的温暖。
@心雨zyh:“反向过年”成时尚,何必非要回故乡?只要全家能团聚,无论在哪心欢畅!
@不知潇湘在何处:“反向过年”为部分难以回家团圆的年轻人解了焦虑,同时也缓解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情况。另外,老人去子女生活的城市过年,不仅能享受天伦之乐,也能开开眼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秋泉12:“反向过年”现象,证明大家过年的观念已有所改变,不再拘泥于旧的方式,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朝楚暮秦_75075:“反向过年”既节省了年轻人往返奔波的时间,还可以让老年人更多地融入子女的新生活,增进两代人的感情。总之,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就在哪里,“反向过年”也是开心过大年。
@kevin连城:不管是子女归乡团聚还是父母奔袭过节,都未曾脱离春节最核心最美好的寓意:家人团圆,美好相伴。如今“反向过年”现象增多,说明这个社会在与时俱进。
@风景城赏风景:欢聚就是家,团圆就是年,怎奈假短情长兴难尽。老人进城到孩子家里过年,省去了孩子争论去谁家过年的烦恼,相聚时间更长,又能让老人体验不同城市的春节风情,同时还能缓解运输压力。只要老人时间充裕、身体允许,“反向过年”享受天伦之乐,自有说不尽的妙趣。
@悦眉潇生画:虽然“反向过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老年人毕竟年纪大了,奔走于春运大潮之中,会不会太累呢?做子女的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风开季节:改变思路就有出路,既然一票难求的现状无法解决,而团聚的渴望又如此强烈,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又有何不可?团圆,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而是和谁一起。只要亲人在身边,就是最好。在我看来,“反向过年”并非一种无奈的选择,反而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下期话题】
百岁母亲的压岁钱
2月6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霍官庄村105岁母亲(侍魏氏)给74岁女儿压岁钱的温馨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不少媒体报道了这个让人泪目的视频,连日来引起全国网友热议转发,在网上获赞百万次。105岁母亲的压岁钱成了春节“压轴戏”。这段视频既无晚会的华丽,更无某些人为制作视频的做作,也没有一切的幕后或者后期制作,却真正打动了所有中国人。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