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扶贫动态
脱贫攻坚的武陟经验叫响全国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侯书记的“致富经”
王建增:种冬桃致富 上央视露脸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建增:种冬桃致富 上央视露脸
本报记者 赵改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几年前,贫困户王建增想都不敢想有一天能脱贫致富,家里那点土地根本赚不了多少钱,还要供养两个上学的孩子,负担很重。令他没想到的是,2013年种了冬桃后,2015年年底他家就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带领乡亲们共同奔向致富路。

  今年50岁的王建增是博爱县寨豁乡玄坦庙村人。该村是省级贫困村,村民种庄稼,经常连本都收不回来。

  王建增一家4口人,几年前,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他靠到周边打小工挣钱,经常连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供应不上。

  王建增不想只依靠政府帮助脱贫,而是积极努力寻找脱贫门路。2013年,他看到附近的小底村村民靠种樱桃发家致富,很羡慕。但他很冷静:“种樱桃的村子够多了,不能再跟风去种樱桃。”那一年,他在央视网上看到,山东有一种冬桃,适合在海拔500米~700米的山区种植,这个海拔高度光照好、通风好。更重要的是,玄坦庙村的土壤经专家测定富含硒元素,特别适合种这种冬桃,肯定大有可为。

  于是,他叫上几个邻居,一起引进了几百棵山东冬桃苗,一棵20元钱。

  土壤缺水,他们在冬桃地里敷设水管,向专家请教种冬桃的技术,并相互切磋。

  幸福来得太快了。

  2014年,这几百棵冬桃树整整结了100公斤果子,摘下尝尝,味道超甜。

  玄坦庙村离青天河风景区很近,在当年的红叶节前后,王建增和邻居们挑着担子到景区卖冬桃。游客们看到冬桃很惊喜,仅几天时间这些冬桃就被一抢而空。

  初次种植就尝到成功的甜头,王建增和邻居们的干劲儿更足了。第二年,他们决定扩大冬桃种植规模。

  该县农业局、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他们一起到山东选品种、学技术,一共引进了五六个冬桃品种。之后,王建增和几位邻居先后建起了冬桃采摘园。

  每年的9月1日至11月10日,是玄坦庙村冬桃的采摘季节。不少周边及外地的游客开着车到这里采摘,王建增他们足不出户就把钱挣了。

  2015年年底,王建增靠着8亩冬桃净收入五六万元,成功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冬桃种植带动了博爱县很多农民走上富裕路,现在,该县冬桃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经过该县电商的努力,近几年,王建增还通过互联网将冬桃卖到了全国。去年8月,王建增因种植冬桃致富还在央视农业频道露了一回脸呢。

  王建增说,如果当初只有自己一家种冬桃,形不成规模,销路都会成问题,也就不会富裕。有了乡亲们的共同参与,形成了规模和产业,这样抱团取暖,才能共同走向富裕。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