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得到压岁钱,同学朋友之间彼此询问,相互炫耀。大人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发少了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发多了又担心经济实力吃不消。
压岁钱,本是寄托着长辈美好寓意的新年祝福,但如今,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压岁钱却因为亲友的相互攀比而变了味,成了衡量长辈关心晚辈的尺子、支撑脸面的幌子。据一些媒体报道,压岁钱水涨船高令不少“70后”“80后”感到压力,有的工薪族过完春节算账后发现,年终奖将被压岁钱等人情开支“透底”。
不得不说,如今,压岁钱已经与初衷有所背离,成为人们过年的负担。压岁钱节节攀涨,已上升到了几百元或是上千元,名义是给孩子压岁钱,实际是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最终还是需要大人“礼尚往来”,甚至成了大人们逢年过节的“面子工程”。你给我家的孩子500元压岁钱,我就给你的孩子1000元压岁钱。外地工作的人们回到老家,为了显示自己衣锦荣归,在亲友孩子中大派压岁钱,这种风气让不少年轻人甚至恐惧回老家过年。
网友“秋玉”坦言:压岁钱慢慢都失去意义了,看来就广东人保持得较好。上街去碰到熟人都会塞个5元10元的图个吉利,现在的压岁钱太重了,弄得大人压力也很大。
网友“V加油”:以前不管家里有几个小孩子,压岁钱都是给一样多。一方面是要对小孩子公平一些,一方面是红包是给小孩子的,主要图开心,所以不计较具体金额,毕竟一家人聚在一起也不容易。
网友丽丽:压岁钱是一种关爱的象征,寓意着一种美好的祝福。钱多钱少不是问题的关键,要是让压岁钱变成家庭负担,那这个传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给压岁钱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否则,压岁钱给大家带来的除了面子上比拼和心理上压力外,还助长了奢侈攀比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