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据2018年全球癌症年报显示,2018年,全球有181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我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这一组数据意味着,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患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患癌症,这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迎战“肿瘤君”,我们该怎样做?本期,《中医健康会客厅》邀请市中医院内三科主任王洪涛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主持人:请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癌症日的由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王洪涛:好的。世界癌症日由国际抗癌联盟于2000年发起,定于每年的2月4日。活动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国际各组之间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并在全球同步开展肿瘤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癌症早诊水平,为人类造福。今年,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重点内容包括加强患者教育,消除误区谣言;推动创新研发,提升诊治能力;呵护心理健康,关注人文关怀;关爱患癌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以此给予癌症患者更多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切实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导致身体病变形成癌症,我们该如何预防?
王洪涛:导致癌症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十大因素:基因遗传、生活习惯、饮食不当、缺少运动、抽烟喝酒、环境污染、病毒感染、长期辐射、心理因素、滥用药物。至于如何预防癌症?我总结了几种有效的预防方法。一是从基因上来预防。2013年5月,美国一名演员宣布,由于她发现自己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未来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高达87%和50%。为了降低风险,她做了预防性切除手术,先后切掉了双乳、双侧卵巢及输卵管。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不少癌症通过基因检测来发现,如通过检测粪便基因,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患肠癌。二是从饮食习惯来改变。河南省林州市曾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后来有关部门对该市食管癌发病人员登记统计发现,这些患者大多爱吃咸菜。随后,该市对群众开展健康宣传等活动,食管癌发病率明显下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食管癌与饮食习惯有关。喜欢热食,爱吃腌制、烧烤食物,长期吃剩菜、剩饭以及霉变食物,都会诱发食管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癌症十分重要。三是要有一个好心情。心情是癌细胞产生和发展最有效的媒介,如抑郁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就容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则有可能患宫颈癌;常常强忍怒火,则容易患乳腺癌;20岁左右的人易患脑瘤与淋巴癌,这类患者大多内向、听话、孤独,或固执,不好交往。可以说,开心、快乐是最好的防癌计划。四是从定期体检来预防。体检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健康计划,有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并对各个部位的肿瘤预防都有意义。不同的高危因素,体检的侧重点不同,如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作一次电子肠镜检查;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每年体检一次。五是注射疫苗提前预防。如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发展肝癌。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女性朋友可通过注射疫苗,提前进行宫颈癌预防。
主持人: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王洪涛:中医对整体系统把握得好。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肿瘤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毒,可减轻患者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保护脏器功能;二是增效,与放疗、手术、化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三是扶正,补气、养血、补肝肾等药物能够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的免疫功能;四是抗癌,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癌作用,比如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现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不过,尽管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西医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主导作用仍无法撼动。通过西医的科学手段来确诊疾病,而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扬长避短,比纯西医和纯中医治疗效果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