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焦作煤矿,我出发的地方
风俗画
有了社区“微菜篮” 居民买菜更方便
贴心服务获民赞
莫让“造林”成“造零”
河南省沁阳市河口村水库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涨了
春天,一个多么温暖的名字
柳明珠一家人的心愿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造林”成“造零”
□袁文良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造林时机,各地都会兴起植树造林热潮。于是乎,公园里、山坡上、公路旁、小河畔,都可以看到人们植树造林的身影。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俗话说“三分栽树七分管”。刚栽下的树苗需要悉心照顾、培植,要栽管齐抓,切莫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然而,人们也许会发现,有些地方却是“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插柳不见荫”,不知不觉中使“造林”成了“造零”。

  出现这一怪现象的原因,一是所选树苗不适合本土生长,因“水土不服”而夭折。二是植树单位为完成植树任务而只管当时植了多少,没有人进行后期管理,树苗自己“结束了性命”。三是植树地点不合理,植树后不久便被人为地破坏……无论什么原因,无疑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形象。

  笔者建议,要想改变“造林”成“造零”的不正常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到植管并重。一是在植树前有关职能部门要科学规划,选择适合本地成长的树种,确定合理的植树地点,并在植树时派出专业人员对参与植树的人员给予现场指导,确保正确的植树方法。二是承担植树任务的单位在完成任务后,职能部门要进行检查验收,不能只统计数字。三是大力宣传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增强全民的爱树护绿意识,就是使大家心中树立“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的观念,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四是确定专人护理,加强巡查,对盗拔或有意破坏树的人给予从重处罚。

  总之,在植树造林工作上,各地都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应该在“成活”二字上下功夫。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植树造林活动名副其实,才能避免“造林”成“造零”怪现象的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