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造林时机,各地都会兴起植树造林热潮。于是乎,公园里、山坡上、公路旁、小河畔,都可以看到人们植树造林的身影。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俗话说“三分栽树七分管”。刚栽下的树苗需要悉心照顾、培植,要栽管齐抓,切莫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然而,人们也许会发现,有些地方却是“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插柳不见荫”,不知不觉中使“造林”成了“造零”。
出现这一怪现象的原因,一是所选树苗不适合本土生长,因“水土不服”而夭折。二是植树单位为完成植树任务而只管当时植了多少,没有人进行后期管理,树苗自己“结束了性命”。三是植树地点不合理,植树后不久便被人为地破坏……无论什么原因,无疑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形象。
笔者建议,要想改变“造林”成“造零”的不正常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到植管并重。一是在植树前有关职能部门要科学规划,选择适合本地成长的树种,确定合理的植树地点,并在植树时派出专业人员对参与植树的人员给予现场指导,确保正确的植树方法。二是承担植树任务的单位在完成任务后,职能部门要进行检查验收,不能只统计数字。三是大力宣传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增强全民的爱树护绿意识,就是使大家心中树立“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的观念,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四是确定专人护理,加强巡查,对盗拔或有意破坏树的人给予从重处罚。
总之,在植树造林工作上,各地都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应该在“成活”二字上下功夫。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植树造林活动名副其实,才能避免“造林”成“造零”怪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