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上半年全省119个县(市)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核查中,温县核查结果跻身“第一方阵”、排序全市第一。
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提质增速。温县精准施策、推陈出新、尽锐出战、合力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坚持以增加收入为核心任务,因户因人定制增收措施,积极推进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不断提高脱贫质量。2018年,温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0个贫困村摘帽,减少贫困人口473户1662人,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1450户3661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8%。
该县深入开展扶贫政策落实保障专项行动,逐户逐人核实政策落实情况,筑牢政策保障防线。在全省率先启动医保扶贫托底救助工程;在全市率先推行“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工作模式。建立托底救助基金,在困难群众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基础上,对其治疗的合规费用全额报销。实现了教育扶贫行动、健康扶贫助残行动、危房清零行动、兜底扶贫行动等政策落实无遗漏。
该县超前谋划、加大投入、严格质量,围绕交通扶贫、饮水安全、电网升级和环境整治筑基,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8年,温县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三大硬仗,有效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着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实现产业扶贫措施全覆盖,参加了全省产业扶贫观摩活动。一是突出主导产业扶贫主引擎。依托农产品加工、制鞋制革、装备制造、泛家居四大产业化集群,183家规模以上企业吸纳贫困群众1209人。二是筑牢农业产业扶贫主阵地。立足“一种一药一拳一滩”优势,发展小麦种子繁育基地30万亩,带动贫困户2516户;发展“四大怀药”和优质花生15万亩,带动贫困户510户;发展小杂果种植3.6万亩,带动贫困户103户。三是打造太极拳产业扶贫主渠道。采取受让返租陈家沟景区核心资产的方式,把610万元折股量化给23个贫困村和228户深度贫困户,户年均增收2000元,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的新路子。四是拓展电商扶贫新模式。建成电商产业园2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1个,村级电商站点226个,益农信息社200个,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鑫合实业通过“七免两减”带动30户贫困户增收。五是积极实施光伏扶贫新模式。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1.6MW和户用光伏电站1.4MW,帮助1022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村级电站收益实施积分量化分红。六是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实施了1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通过资产收益和光伏电站把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提高到5万元以上。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土地28万亩,经营性资产3500宗,参与入股发展农民3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0.56万人。
着力打好就业创业扶贫硬仗。坚持搭平台、提技能、送岗位,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成为脱贫增收的最强引擎。一是加强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一户一技能”和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02名贫困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一技之长。二是加强劳务协作,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送政策岗位送服务大篷车等活动,帮助贫困劳动力省外务工445人,县外务工487人。三是促进居家就业。建设扶贫就业基地26个、扶贫车间7个、就业点49个,吸纳245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在设置贫困村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把公益性岗位适用对象拓展到所有贫困家庭劳动力,帮助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1人稳定就业。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08名贫困人口。
着力打好金融扶贫硬仗。坚持建体系、优服务、深融合,实现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户贷率在焦作处于领先位次。利用支农再贷款,为带贫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放支农优惠贷款8000万元,帮带贫困户422户;利用国开行金融产业扶贫政策,为15家企业提供产业扶贫贷款4800万元,帮带深度贫困户9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