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县:“五个注重”保障脱贫攻坚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扶贫日记里的为民情
66岁农民的致富逆袭路
小澡巾“搓出”大市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3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66岁农民的致富逆袭路
本报记者 赵改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人生有梦想,永远都不晚。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爻村66岁农民毋水龙,在致富路上演绎了完美逆袭的励志故事,不仅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种的蔬菜和水果还成了当地的“明星”产品。

  毋水龙一家三口,妻子要照顾智残的儿子,家里的地靠他一人张罗。找不到致富门路,毋水龙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改变自2016年开始。

  那年6月20日,他的儿子在市里一家医院住院。该村帮扶单位——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的扶贫干部到医院里找到毋水龙,对他说:“老毋,咱家的地不能长期荒下去,得种点菜呀。放心,你只要种出来,销路有问题我们来兜底。老毋,啥时候都不能没有信心啊。”

  毋水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一些萝卜,当年收获1500公斤。好萝卜不愁销,那一年,他收入3000多元钱。

  毋水龙有信心了。2017年,他在自家院里、地里种了桃、杏等果树和蔬菜。

  为了照顾好这些蔬菜、果树,毋水龙和妻子每天4时起来,他经常开着农用车,到西村、圪料返等村收农家粪。别人是一天一趟,他一天跑两趟,中午从来没歇过,下午经常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回家。每天,他干累了,妻子接着干;妻子干累了,他再接着干。下雨天,别人都休息了,他披上雨衣仍然去地里干活。“年轻时,我可没这么大劲儿。现在党的政策好,我有信心啊。”毋水龙说。

  好水果、好蔬菜,自己会“说话”。

  他种的蔬菜和水果渐渐有了名气。郑州、新乡等地的“吃货”,常常开着私家车到平顶爻村,点名要买毋水龙家的蔬菜和水果。一年下来,他家收入3万多元。

  别看毋水龙已经60多岁了,随着收入渐丰,他干劲更足了。

  2018年,他家又建起了家庭小旅馆,种植了西红柿。妻子不仅要照顾儿子,还要每天清洗客人用过的床单、被罩。她常常叫苦:“老毋啊,我累得受不了。”“人生得靠奋斗啊,老伴。”毋水龙总是激励妻子。当年,他家收入6万多元。

  2017年7月,毋水龙家摘下贫困户的帽子。他常说,党的扶贫政策太好了,在这样好的政策下,要幸福还得靠奋斗。毋水龙60多岁实现人生逆袭的故事,在当地激励着更多的贫困户走出贫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