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亮点
2018年是武陟县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县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为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四件大事、办好四大民生、营造四优环境,较好完成了武陟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稳、进、好”的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3.5亿元,增长7.3%,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六县(市)第二位、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增长9%,增速居六县(市)第二位;县级税收收入10.3亿元,增长22.5%,税比达73.5%,税收增幅及税比均居六县(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六县(市)第三位;三产增加值完成115.5亿元,增长10.2%,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六县(市)第二位、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9亿元,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11元,增长8.5%,增速居六县(市)第一位。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
以“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活动为引领,致力推动工业转型发展。
“三大改造”成效明显。96家企业累计投资64亿元实施“三大改造”,辅仁怀庆堂被评为省绿色示范工厂,富莱格超硬材料被评为省智能工厂,强耐新材等3家企业建成省智能车间,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7%,纳税7.1亿元,增长34.8%,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3家,48家企业税收增幅超50%。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引进了全国县级第一家阿里云创新中心,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4家,居全市第一位;签约10个无人机项目、6个机器人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居六县(市)第一位。
城市建设提质提效
大力开展老城提质。投资114.9亿元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1个,完成投资4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40.8亿元的104.4%,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开工建设9.2公里白马泉水系,仅用40多天完成557户20万平方米的仲许片区搬迁;完成迎宾大道等9条城区道路新修改建工程;改造沿街建筑外立面21万平方米;二干排集贸市场顺利搬迁,县国贸中心、徽商农产品市场建成运营。
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实施全城清洁行动,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全力加快产业新城建设。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创业大厦等十大项目,凤仪湖、县规划展览馆建成投用,“三港一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签约落地项目达44个。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围绕农业强,大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居全省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实施高标准粮田创建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4.4万吨,被市委、市政府推荐为河南省农田水利“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县;新增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2个,27家农产品生产单位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管理,全国“质量兴农万里行”河南站启动仪式在武陟县举行。
围绕农村美,创建“四好农村路”259公里,在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验收中位居前列;开工建设203个村庄燃气管道,20个村通上了天然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创建美好乡村8个、美丽乡村21个。
围绕农民富,发展绿色蔬菜3.7万亩、精品杂果基地3.2万亩、苗圃2.6万亩、四大怀药7.2万亩,66个村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乔庙镇被列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强镇,争取项目资金1300万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集群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高于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三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龙泉湖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大虹桥乡南张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电子商务增长明显。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全国唯一的“农村淘宝赋能培训基地”,累计组织培训4300人次,建设电商乡村服务网点166个,河南省电子商务认定企业达31家,全市第一,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2.8亿元,增长24.3%。商贸物流快速发展。慧聪网建筑装备电商产业园、润格仓储物流等项目进展顺利,创建国家A级物流企业2家,商贸物流业纳税达1.8亿元,增长32.9%。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分别增长18.1%、41.1%,均居六县(市)第一位,商品房库存在合理消化周期区间。
“三大攻坚”强力推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综合债务率30.8%,远低于风险预警线;开展企业网贷风险和非法集资排查,金融秩序保持稳定;全力防控非洲猪瘟,有效阻断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詹店镇张菜园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行动,全县安全稳定大局总体向好。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争当脱贫光荣户、文明勤劳奔小康”活动;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796万元,125个扶贫项目全部完工;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建成2所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8个贫困村和2503名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序列。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百场宣讲活动;淘汰老旧车辆4211辆,圆满完成2.8万户“双替代”任务,主要空气指标实现双下降;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河道综合执法大队,投入2885万元实施共产主义渠治理,开展集中式水源地、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渠首断面稳定达标,沁河渠首水站代表河南参加全国“最美水站”评比;严控地下水开采,关闭城区自备井114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8300万元,实施S104产业新城段和G327三阳段18.5公里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速。梳理公布“一次办妥”事项清单746项,完成“三级十同”审批服务事项调整,代表焦作市通过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评估验收。
投融资改革成效明显。启动县域金融工程,135家企业加入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融资9.3亿元,全年新增贷款余额25.1亿元,增长23.9%,新增额和增速均居六县(市)第一位。
“三块地”改革加快推进。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511亩,詹店镇王菜园村“大棚房”整治任务圆满完成,全县整改拆除违法占地3382亩,整改比例大幅提升,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蔓延势头。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引进智能清洁能源汽车检验中心等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7个,利用省外资金72.4亿元;进出口总额16.7亿元,增长25.4%,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六县(市)第二位、第一位;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07个,完成投资130.1亿元,23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8.9%、205.5%,居全市前列,被市政府推荐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年民生支出达23.4亿元,增长16.5%。城镇新增就业8899人;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户基本实现全就业。完成56个“全面改薄”项目,建成投用仰韶小学和2所乡村幼儿园,开工建设北贾小学。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和县精神卫生医院即将建成,县中医院搬迁项目有序推进,7所乡镇卫生院完成改造。谋划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争取到国开行资金1.6亿元;新建慈善幸福院14所,全县达到130所,全市养老服务体系现场会在武陟县召开。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执行县委决策,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不断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48件,满意率持续提升。全面落实政府系统管党治党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同时,人民武装、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防震减灾、革命老区建设、统计、气象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武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