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每个夏日的傍晚,工作了一天的母亲,顾不得辛劳都会抱着我,坐在门前看蓝天上那轮洁白的月亮,一面轻轻地拍着我,一面轻轻地唱着老家的歌谣——圆圆的月儿弯弯的河,月儿上面有嫦娥,嫦娥嫦娥嘴儿巧,天天都会唱新歌,歌儿美,歌儿多,歌儿撒满村边的河……在母亲的歌声里,我慢慢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上小学后,每年的寒暑假,母亲都会把我送到姥姥家里。姥姥的家在豫东平原的一个水美、草丰、树木成行的小村子里。村子的东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的小鱼、小虾,不时地从水草里钻出来,摇头摆尾的,好不自在。河的两边是随风飘荡的垂柳,一阵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发出一阵低低的声响。树枝上的知了,不停地鸣叫着,一声接着一声,此起彼伏,好听极了。
夏日的乡村,火热的太阳灼烤着辽阔的大地,田野上飘浮着一阵一阵的热浪。表哥和表姐去地里干活儿了,姥姥怕我被太阳晒着,就让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写作业。只有到了晚上,我才可以和表姐、表哥一起外出。
晚饭后,我和表姐提着一筐衣服,来到村东的小河旁。月亮在小河里流淌着,不停地变换着模样。我们挽着裤角,跳进凉飕飕的小河里,一边说笑着,一边搓洗着衣服。不知何时,小河里洗衣服的人多了起来。洗着洗着,不知是谁竟然唱起歌来。一人引唱万人和,整个河里全是欢乐的歌声。树上那些不知名的鸟儿,也高一声低一声地加入了我们的歌唱。忽然,表哥和村子里几个年龄相仿的男孩,手里提着用柳条扎着的几条鱼和一些螃蟹,跑了过来。原来,他们借着明媚的月光,到小河的下游“战斗”去了。
寒假的一个夜晚,大雪初霁,月色明亮。表哥带着我,拿着装罐头用的玻璃瓶子,来到小河边。月光下的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唯有那条小河,在这冰雪世界里,无声无息,静悄悄地流淌着。河面比平日里窄了许多,月光下,汩汩的河水,发出粼粼白光,恰似一条舞动的银蛇。表哥用绳子拴好罐头瓶,又向瓶子里撒了些碎馍屑,慢慢地把瓶子放进水里。不一会儿,他提起罐头瓶时,里面竟然有小鱼、小虾在游动。
上中学后,寒暑假里很少再去姥姥家里。那时的我,青春年少,豆蔻年华,正是多梦的季节。月色明亮的夜晚,我和几个闺蜜来到金水河旁,沐浴着淡淡的月光,畅谈各自美好的理想,憧憬瑰丽多彩的未来。看着月亮在金水河里流动,忽然想起了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这里讲的不就是月亮跳动的音符吗?
是啊,月出月落,尽管它时而阴晴时而圆缺,但是每一天的跳动都是新的。它不仅是在乡村的河里流动,在城市里流动,即使是在宽广无垠的大海里,依然在不停地流动。
落日熔金,暮云合闭。已经不再年轻的我,坐在大海边的礁石上,一面听着涨潮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一面遥望着远方。月亮还没有升起,海面上黑幽幽的。慢慢地,一轮圆圆的月亮从大海上升起来了,越来越大,越来越觉得眼前的世界是那么地深邃、博大,无穷深远,无比美艳。
此刻,我静静地伫立在海边,看着大海里流动的圆月,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母亲吟唱的老家那首动听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