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大学的一门课程在网上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要求学生以“微信新增千名好友”作为平时成绩,新增1000个以上好友才算及格。对此,不少学生吐槽:“加好友加到心累。”还有学生说:“这简直是社交恐惧人士的噩梦。”然而,还有网友调侃道:“学校帮你打开了微商人生的大门。”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秋泉12:这位任课老师太任性了,加成百上千的微信好友有何意义?老师就算要求学生去学会社交,也不该如此硬规定,竟以加1000个微信好友来认定课程是否及格,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其实,真正的社交,是看学生会不会结交人,而非结交多少人,希望这位老师有所明白,别拍脑袋想当然去认为!
@王者微小:教育创新不是“教学乱弹琴”,“奇葩作业”收到的只能是奇葩功效。希望教师创新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多一点,突发奇想和哗众取宠少一点。
@雨中漫步2A:成绩计算数好友,奇葩考核点子馊。教育创新可以有,切莫任性师德丢。
@常少杰1:老师教授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人际交往无可厚非,但是微信加友当成“试卷”,过千才算及格,就显得强权主义了。人与人交际圈不同,性格“三观”也有所差异,强扭的瓜不甜,何必任性胡为?可见,这位教师不仅出了一个馊点子,还闹了一个大笑话。教育不可抄近路,一步一个脚印,桃李才会满天下。
@不知潇湘在何处:让学生加1000个微信好友,不仅浪费时间,还毫无意义,希望老师能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教育工作。
@河北白帆:任课教师以“微信新增千名好友”作为平时成绩,不仅让学生们加好友加到心累,而且也未必能培养出学生的社交能力、媒体运营能力,像这样想当然拍脑袋想出来的考核馊点子,并不是教育创新,而是教师儿戏教学的行为。
@悦眉潇生画:即便大学生成功的添加了1000名微信好友,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微信好友的多寡与个人的社交能力并没有直接关联。
@清宵听雨夜梦归: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欠妥,让学生在微信上加好友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只会浪费时间,没有其他实际意义。
@一更时分:这并非创新,而是在拿学生的时间开玩笑。完成的学生,真的就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无法完成的学生,莫非就不善于交际?别忘了,微信只是沟通的一种工具和方式,不是全部,任课老师可以有个性,但不可太任性。
@江苏日月江南:微信加好友成为学生作业,实在有一点奇葩,既没有技术含量,又没有学术研究价值,纯粹是一种浪费时间而已,更何况不会所有的人都需要有一流的社交能力,大学老师如此想当然的创新,实在有点任性。
@怀府侠客:踏入社会后比“加千名微信好友”困难的事还有很多,让大学生们提前感受一下,挺好!
【下期话题】
老规矩
“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家人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老规矩。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9.4%的受访者称老规矩对自己影响大。老规矩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规矩逐渐被淡忘了,但也有很多老规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是否还有必要讲老规矩?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