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垒
“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学校为什么给我们安排了那么多的实训课,老师为什么对我们的职业技能训练要求那么高。”在3月17日举行的焦作师专毕业生座谈会现场,该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王燕婷说,她能在参加工作4年之后就成为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机器人事业部的业务骨干,得益于她在焦作师专求学期间练就的过硬技能。
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立即进入角色,并能快速成长,这得益于近年来焦作师专进行的以提高人力资源供给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教学改革。这场改革,让该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效解决了以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的难题,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办学模式和育人机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参考的鲜活样本。
专业设置,更加紧贴地方产业和行业发展
“办什么专业,由学校说了算,但更要由地区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说了算。”谈起专业动态调整工作,焦作师专党委书记刘新顺说,“正是根据社会需求,我们才确定了哪些专业该退出、哪些专业该调整、哪些专业该加强。有了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作基础,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文化传承才能抓住着力点,服务地方才能找到突破口。”
师范教育是焦作师专的“底色”,将师范专业做得更强,是该校始终坚持的一个方向。根据国家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改革导向,该校果断取消了与小学阶段不匹配的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等专业,配合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
为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该校还与焦作市教育局联合完成了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的建设任务,与武陟和沁阳等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校地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出了一条校地“共同办师范专业、协同培养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此,教育学任课教师赵静静感触很深:“这些项目的实施,让我们高校教师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直接服务地区基础教育改革,这对我们改进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面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焦作师专专业设置的另一个目标是让高职专业更活。近年来,根据我市发展战略,焦作师专初步建立了以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新工科”专业群,启动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抓住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的机遇,该校成立了“绞胎瓷大师工作室”,实现了教学场地、设备、工匠(师资)、学徒(学生)多重要素集聚,不但让学生受益,对行业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已经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接下来,该工作室还将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让绞胎瓷创意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师资队伍,更加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求
教学改革,最终要靠教师队伍来实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焦作师专大力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抓住青年教师这一学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制订了推动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计划,完善了助教制、职业导师制等相关机制,并为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在职研修、社会实践搭建平台,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
赵翠明是焦作师专文学院教师,早在2015年,她就被学校安排参加了半年的社会实践。“那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到中小学去听课,跟着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参加教研活动。这段经历,对我之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
2016年,焦作师专还安排李珺等3名老师到杭州阿里巴巴公司总部接受项目培训。在详细了解了阿里巴巴公司超前的电子商务经营理念和平台操作技术之后,这些老师回到学校后,参与制订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选择案例的时候,明显感觉底气更足了、方向更明确了。
焦作师专是阿里巴巴“百城千校”合作院校,更多老师借助“阿里巴巴-焦作师专地方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以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部分工作,业务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3月13日,在焦作师专召开的人事管理文件解读会上,该校人事处、教务处负责人分别对《教师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暂行办法》等文件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学院严格落实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锻炼制度,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成为一种常态。
正是看中了该校电商平台和师资优势,市人社局、残联、商务局等部门纷纷把公益性电子商务培训、电商知识普及和实操性培训等项目放在焦作师专,有效缓解了我市电商行业面临的人才匮乏难题。
据了解,下一步焦作师专还要对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课教师比例、学校专任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作出硬性要求,目的就是全面落实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体制机制,让教学更有动力、更有活力。
课程改革,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
3月25日上午,记者在焦作师专宽敞明亮的电子工艺实训室里,看到一排排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块块电路板上焊接元器件。若不是前方黑板上有老师用粉笔写下的操作题目,真让人感觉这里就是一个标准化车间。
“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改革目标,把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起来,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在谈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时,焦作师专教务处处长司清亮说。在具体实施时,焦作师专把工学结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各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把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为了模拟、还原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该校建立了省级教师技能培训中心、省级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三维导游模拟实训室、楼宇智能化系统工程实训室等139个校内实训基地,并与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共建了102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加大实践课比例,目前该校各专业的实践课时平均占到总学时的60%以上。
在加大硬件投入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该校还强力推动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以一线人员在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起点,引导、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切实增强学生探索、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重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该校学生连续14年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与本科院校学生同台竞技,共获得91个一等奖、89个二等奖,一等奖获取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在首届河南省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取得专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南赛区总决赛上,该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春潮又涌动,扬帆再出发。焦作师专正乘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在“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道路上,向着“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目标,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