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汇药栈闻药香
“流浪”古碑终“回家”
武陟县北郭乡举办黄沁文化旅游节
“最具影响力阅读会”称号
“让世界倾听河南” 经典诵读活动走进兰考
图片新闻
学府书店读书排行榜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浪”古碑终“回家”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实习生 李颖慧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3月30日,由陈家沟历史文化研究会、家族理事会,焦作市陈家沟太极拳传承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丰富太极拳文化传承史料座谈会暨揭碑仪式在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举行。

  此次座谈会暨揭碑仪式的核心议程是:重树陈家沟陈氏十世祖、创编陈式太极拳重要人物陈庚碑群。

  此次树立的陈庚碑群包括一整块由大青石特级料雕刻而成的新碑和四通古碑。四通古碑分别由陈庚后人先后立于清乾隆五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清光绪年间。

  除陈庚碑群外,此次重树的古碑还有一通太极拳主要创始人陈王廷的亲哥哥陈于阶的古碑。

  五通古碑代表着一段陈式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程。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目前,众人仰望的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的墓碑是由陈庚亲率族人捐建,已成为考察陈式太极文化珍贵的实证。陈庚后人陈德瑚、陈省三、陈鸿烈、陈克忠、陈立清、陈立宪等都是陈式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

  1809年,陈德瑚收河北永年杨露禅为义子,并请陈家沟武术高手陈长发教授杨露禅太极拳。10年后,杨露禅又由陈德瑚、武汝清推荐到北京授拳,便有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在陈庚后人陈本思的支持下完成的,这本书集天文、地理、中医、养生、人文、兵法、体育等学科为一体,是对太极文化的绝妙概括。由于对陈式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功不可没,陈立清、陈立宪纪念碑入陈家沟名人陵园。

  古碑,是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而丰富多彩的家族文化又是家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源头。因而,保护古碑就是在延续家国文化,抒发家国情怀。

  树碑当日,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内,鞭炮齐鸣,陈氏族人面向先祖陈庚碑群肃穆行礼。行礼过程中,一些参与树碑的陈氏后人不禁泪湿衣襟。

  原来,这几通古碑是在经历了44年的“流浪”后,才终于“回家”,有了舒适的居所。

  陈庚古碑原立于陈氏祖坟。1975年,改造蟒河陈家沟段发展生产时,古碑即将被填埋,此时,陈氏后人陈东山从西安归来,自租吊车,将古碑移出河道,安置于陈家沟学校。后来,陈家沟学校改造,几通古碑又被弃于陈家沟东沟处20余载,无人问津。

  然而,正当人们快要遗忘这些古碑时,陈家沟太极文化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完善太极文化链条,让更多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在陈家沟看到“根”文化,感受“根”文化,就显得意义非常。于是,10年前,陈庚后人决心找回遗失的古碑,留住所有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乡愁。可寻找古碑的工作并不顺利,被一再拖延。直至2018年,在陈家沟历史文化研究会、家族理事会的主持下,新一轮寻找古碑的行动开始了。

  2018年,在陈家沟历史文化研究会、家族理事会的倡议下,陈庚后人共同集资,从陈家沟东沟打捞出六通古碑,这一通通古碑便是来自200多年前的关于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鲜活史料。随后,他们又共同集资20余万元,精心设计,全盘统筹,历经一年时间,重树先祖陈庚碑群。

  “流浪”了40余载的古碑终于“回家”了。而从遗失到寻找古碑的过程,向我们传递着两个信息:一是,家族谱系的建立是传承与发展家国文化的基础,研究名人家族谱系尤其重要;二是,任何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坚实的文化支撑,保护“根”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

  我市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卜子夏、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一批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至今仍在影响世界。深入研究这些名人的家族谱系,将为焦作带来丰厚的文化财富。此外,我市还是许多姓氏的发源地,收集、整理、研发这些姓氏文化就是在保护文化之“根”,留住乡愁。

  在当日举办的座谈会上,与会的焦作地方文化研究者畅所欲言。他们纷纷赞叹:“此次重树陈庚碑群是陈氏后人的一件大事,也是陈式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为焦作其他家族保护古碑,传承家族文化,提供了有意地借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