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作为申请人,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不知道案件进展情况、联系不上执行法官、判决生效无法履行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执行法官如何找人查物、有线索想提供却不知道渠道……
如今,这些都不是问题,关于执行,全市法院有了新动作。全市法院将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的统一,全力打造执行“阳光工程”,让执行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规范,让申请人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向申请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执行公开服务。
线上——“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全面上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人民法院要依法公开、主动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的原则和要求,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执行神器——“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全面上线。
“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是专门为申请人量身定制的程序,申请人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阳光执行”小程序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该小程序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直击申请人普遍反映的案件执行不透明、联系承办法官不容易、查询案件信息不方便等问题,为申请人提供全方位的“阳光”服务,构建起申请人与执行法院沟通的新渠道。
申请人只需要按照提示输入身份证号及案件号便可操作登录。通过使用小程序,可以了解申请人的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及风险,查看案件办理进度以及法官办案留痕情况,在线与法官留言沟通,补充提供案件线索等。
实时查看案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立案后申请人十分关注的案件进展问题,小程序能同步办案系统的时间节点数据,申请人可随时查看自己案件进行到了哪个环节,可以看到承办法官的办案轨迹、里程和时长以及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情况。“承办法官外出办案时,会打开‘移动执行’APP,系统会自动记录法官的办案轨迹,同时法官也会将当天查询到的情况上传至APP,系统会同步到执行指挥中心和小程序上,这两者之间是无缝对接的。”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李沙弟告诉记者,将流程节点公开,可以防止承办法官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或执行过慢过缓,让执行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便于申请人随时随地查看案件进展情况,及时客观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正确理解“执行难”与“执行不能”。
高效便捷沟通互动,畅通“对话”渠道。表达新的诉求,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举报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希望法官答疑解惑等,今后,需要向承办法官沟通的问题,申请人不用再往返法院奔波了。申请人只需要点击相应版块留言,内容将实时传输到承办法官的业务端和执行指挥中心。针对申请人提出的各类问题,承办法官将及时处理和答复。同时,执行指挥中心会对所有的信息答复、办理情况进行监管和督办。
人性化智能辅助,打造执行公开“百宝箱”。对于不同案情的执行案件,推出“执行风险预测评估”功能,输入基本的案件信息、债务人信息、标的信息,系统会对案件进行初步的风险预判;小程序还为申请人和公众提供全面的其他公开查询业务,包括执行法律法规、执行业务办理规范、执行问答、法院悬赏公告以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查询。
为进一步促进小程序全面应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目前,全市法院已将“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推广海报张贴在诉讼服务大厅的立案窗口,如有疑问,工作人员可提供操作使用引导;承办法官对于新收的案件,也会在第一时间引导申请人操作使用小程序。
“通过小程序的推广应用,可以使执行案件的办理节点‘大白于天下’,不但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便利’,还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司法公正,在方便申请人的同时鞭策执行干警规范执行,让执行案件始终在‘阳光’下运行,让申请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执行公开带来的便捷。”李沙弟说。
线下——邀请申请人参与执行全过程
李沙弟告诉记者,真正困扰执行工作的是人难找、物难寻,申请人往往最不了解的就是法院找人查物工作,执行工作的公开、透明其实就差这“最后一公里”,就是少做了一步,缺失了这关键一环,导致申请人对执行工作不了解、不理解,对执行结果不满意。“由于法官的办案过程不能及时反馈给申请人,法官和申请人之间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多时候即使法官为执行案件做了很多工作,但申请人都不知道。正是由于申请人与法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法官对该执行案件进行终本结案时,当事人会认为法官没有给自己认真办案,从而导致不断产生投诉和信访问题。”李沙弟说。
为进一步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向社会公众展示执行工作,增进其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了解,全市法院针对申请人因打电话找不到承办法官、埋怨法官消极执行,继而信访等情况,创新工作方法,主动邀请申请人参与到执行过程中,让信息真正对称,让执行工作真正公开、透明。
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表示要将申请人参与执行全过程工作放到和“两分三化一惩戒”执行长效机制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强力推行“阳光执行O2O模式”,让申请人真正参与到执行的全过程中。
市中级法院规定,凡是2019年1月起新立案的执行案件,必须告知申请人安装“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便于申请人随时查看案件进展情况;在进行过网络查控后,不管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承办法官必须在一天内将查控结果告知申请人;在进行房产、车辆、基金股票、个人住房公积金等线下查控时,必须邀请申请人参与。
对于信访案件,市中级法院要求所有信访案件一律利用查控措施重新进行查控;信访人要全部安装“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在开展财产查控时,必须让信访人全程参与,同时引导信访人参与到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充分了解法院执行案件的全过程;信访人无法参与的网络查控阶段,要及时通过小程序向信访人推送查控措施、公开查控结果;对信访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必须逐一落实。
百闻不如一见。“让申请人参与见证执行全过程,不但将整个执行活动置于申请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同时承办法官执法公正不公正、严不严、尽不尽力,被执行人的态度如何、有没有履行能力等情况,申请人可以面对面地体验和了解。”李沙弟说,让申请人参与执行全过程,可以使其深切感受和理解法官在执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增强其对执行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同时,全市法院将大力推行律师调查令制度,通过签发律师调查令,让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参与到执行过程中,以便更快、更准确地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控,在增强申请人的举证能力、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同时,尽力实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线上“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和线下申请人全程参与执行,确保了申请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消除了申请人对执行工作的猜疑和不满情绪,同时通过申请人的监督倒逼执行干警规范执行。
“全市法院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积极推行执行‘阳光工程’,公开执行过程,强化执行管理,提高执行透明度,让申请人对法院执行措施明白、对案件执行结果明白,确保执行工作公正、高效运行。”李玉杰表示。
(本栏图片均由郑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