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贾兴民(睢宁县委书记)
主讲人档案
贾兴民,曾任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长期在睢宁县担任党政正职,现任睢宁县委书记。2015年,他带领睢宁县启动实施了“强镇兴村富民计划”。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睢宁县率先在全国制定县级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务实可行的经验和举措。
近年来,徐州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到徐州视察时的指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统筹把握时代大局和市情、农情,系统谋划了乡村振兴思路与举措,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该市在制度设计上注重体现“徐州方案”,研究制订了“一条主线、两个重点、六大动力、一件大事”的乡村振兴“1261”实施方案,分3个时间节点设定了乡村振兴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立起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绘就了徐州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该市在部署推进上注重探寻“徐州路径”,精心编排“八大振兴工程”“十项行动计划”,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推进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标志性工作;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探索形成了集中居住区的“睢宁典型”、空间治理的“邳州方案”、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乡风文明的“马庄经验”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实践成果。
睢宁县在乡村振兴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用创新思维寻求路径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宝贵经验。
主要观点
规划怎么做?
坚持系统思维 统筹谋划全局
实施乡村振兴,决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拼拼凑凑干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确保这盘“大棋”上所有“棋子”都“活起来”。
睢宁县把统筹规划摆在这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科学编制“多规合一”规划,全方位统筹城乡发展布局,城市、城镇、村庄三级规划统筹考虑,让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多规合一”,编制完成了“1+5+10+138”城乡布局,实现了城乡发展建设“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钱从哪里来?
坚持解放思想 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解放思想,想以前不敢想、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用创新思维寻求乡村振兴的路径突破。
搬迁工作涉及拆迁、安置、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睢宁县千方百计解决资金需求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该县成立了县级融资平台,以增减挂钩入库项目为依托,筹集21亿元启动资金;依托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片区试点规划,将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与市经济开发区挂钩;推进土地节余指标县内调剂用于城市建设;成立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挥部,从县级层面整合涉农资金统筹使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等。
事由谁来干?
加强党的领导 打造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没有人是干不成事的。有影响力、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引领村民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睢宁县结合乡镇部门合署办公、镇域综合执法等一批特色改革,重点打造了镇级班子、村委班子、综合执法、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5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
该县乡镇班子成员中具有城建规划、金融等专业背景知识的干部约占22%,年轻干部的结构和总量在该市遥遥领先;重点选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基层带头人,400个村(社区)书记中,致富带富能手有296人,高中及以上学历者331人;整合基层乡镇“七站八所”执法力量,在各镇(街道)分别成立镇级综合执法局,并成立了睢宁县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公室。
房子怎么建?
坚持因地制宜 彰显个性特色
只有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才能真正留住“根”、守住“魂”,让农村更有品位、更有特色、更有底蕴。
睢宁县以明清黄河故道传统民居为底色,以体现自然风光、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为重点,在乡村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历史记忆、乡风民俗、特色文化等要素,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水塘、碑石等乡村印记,推行以当地树种、花卉为主的乡村绿化,高质量、高水平优化实施方案,努力避免乡村景观城市化和“千村一面”现象。
更加重要的是,睢宁县注重做强功能配套,强调“建的不是规模而是功能,比的不是面积而是标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功能后住房、先地下后地上”原则,打造完整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农民如何富?
发展产业体系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睢宁县创新实施“把合作社建在党支部”,构建“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目前,该县规模经营土地近80万亩,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434人;新建村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个,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90个。
振兴镇村工业。该县按照建设镇村工业园区的思路,着力推动每镇打造工业集中区、建设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着力推进每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目前,全县工业带动就业近18万人,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
发展现代服务业。该县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淘宝镇村,重点开展农资、特色农产品“触网”销售业务,进一步畅通了富民增收的渠道。
社区怎么管?
塑形更铸魂 乡村有精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睢宁县坚持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
睢宁县立足全县1个整体,以18个镇(街道)为框架,以400个行政村(社区)为单元,构建了集党建、综治、信访、环境整治等为一体的“1+18+400”网格化体系,着力打造“人在格中走,事在网格办”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县共划分县级网格964个,建设以“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管理员”为主体的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队伍,配备了964名县级网格员,有力地筑牢了社会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张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