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传胜)昨日,由市卫健委主办,市脑卒中防治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2019年焦作市脑卒中大会暨医防融合高端论坛在焦作迎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再次莅临焦作指导、传授脑卒中防治大计。省卫健委副主任黄红霞、焦作市副市长王付举、省卫健委疾控处处长张伟平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省脑卒中防治中心主任许予明、市卫健委主任杨吉喜、市卫健委副主任程中华、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永国等出席开幕仪式。
“最近这两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步得非常快,不仅把医院的脑卒中防治工作开展好,还把全市15家基层医院带动起来,而且还与120进行联动,这真不简单。”出席焦作市脑卒中大会暨医防融合高端论坛开幕仪式的王陇德,对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脑卒中防治工作赞叹不已。他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年不仅成功创建国家高级脑卒中中心,而且在全国高级脑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首次进入全国50强,国家卫健委还授予该院院长“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范院长”称号。
在本次论坛上,王陇德以《凝心聚力,补齐短板 推进卒中防治工作》为题作了学术讲座。他指出,中国脑卒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2017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为41.90%,合并高血压患者占脑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为68.18%。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3倍。如果不采取有力举措,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会直线上升。
王陇德介绍,近年来,美国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其成功经验在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卒中管理体系的建立,TPA的应用,其中血压排在第一位。然而,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不到50%,干预率、控制率则更低。为此,他联名多位院士推动国家开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建议国家把它作为政府的责任,要求各单位(企业、社区)必须让30岁以上人员去测量血压,把血压控制好。另外,他还建议在卫生系统内广泛开展脑卒中救治适宜技术普及行动(包括溶栓、取栓等),并将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事业考核指标,在规定时间内仍无法实施脑卒中防治技术的医院将实行一票否决等。目前,以这些建议为核心的“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已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复。最后,他殷切希望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为,力争走在全国的前列。
为了更好地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开幕仪式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杨永国表示,2019年,该院作为焦作市脑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全面开启焦作市范围内脑血管病防控规划工作。同时,该院将充分发挥国家高级脑卒中中心、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带头作用,以疾病为轴线,建立“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脑卒中防控流程与网络,全力推动全市脑血管病诊疗与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据悉,2018年,我市的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疾控带动、医疗机构主动、多部门联动、全社会互动的“五动”创新模式,构建了多部门合作、脑卒中全程管理的服务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全市共完成静脉溶栓727例、桥接75例、急诊取栓82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9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87例、动脉瘤夹闭术192例,这些数据指标意味着我市的脑卒中诊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幕仪式上,市脑卒中防治中心主动与疾控部门合作,共同做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健康干预工作,打通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最后一公里”,市疾控中心主任徐书立作了《发挥疾控优势,促进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的专题报告。
“焦作市在脑卒中医防融合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省其他地市的脑卒中防治机构学习借鉴。”黄红霞对我市脑卒中防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探索深化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进一步加强防治服务能力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使‘防、治、管、康’各环节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全社会慢性病综合防治知识水平。”王付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