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郑海军的带领下,由副主任晋辉主导完成了一例经远端桡动脉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静脉桥血管介入治疗。这次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该院血管内超声(IVUS)在心血管的介入治疗中得到了更为成熟的运用。
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能更直观、全面了解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的影像诊断工具,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横断面的形态特点,明确病变性质和偏心程度以及临界病变冠脉狭窄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指导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可以提高冠脉介入治疗的质量。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临床应用水平也较高。日前,该院还面向全市成功举办了血管内超声(IVUS)培训班,并邀请我省多名血管内超声专家作了一系列的专题学术讲座以及安排参培人员进行了IVUS上机演练。前不久,国际著名医疗机构美国波士顿科学IVUS培训基地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挂牌成立。
据了解,这位患者今年67岁,9年前曾反复发作胸痛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冠脉左主干并三支病变,累及右冠、前降支及回旋支。之后,这位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脉搭桥术。今年3月份,这位患者又因反复发作胸痛到该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就诊,冠脉造影提示,患者静脉桥血管存在严重的病变。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该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医生团队为患者进行了经远端桡动脉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静脉桥血管介入治疗。目前,患者已经痊愈出院。
据该院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冠脉搭桥手术后10~12年的造影结果提示,有75%~90%的静脉完全闭塞或出现严重的动脉粥样病变,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再次血运重建。但是,因为静脉桥血管存在无侧枝、管壁较薄、平滑肌细胞少、缺乏富有弹性的中膜层结构等特点,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更高。而血管内超声能够提供静脉桥血管管腔面积、斑块性质、斑块分布、介入治疗后的支架尺寸以及支架内管腔面积和内膜增生等信息,对静脉桥血管评估有良好的重复性。因此,血管内超声能够精确评估静脉桥血管病变特征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医生进行介入治疗,并监测支架植入后的效果,为静脉桥血管病变预防和干预策略的选择提供更为充足的证据。另外,此次手术中,经左侧远端桡动脉途径完成介入手术,让患者可以耐受长时间手术,手术者操作也更方便,还减少了椎间盘压力及射线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