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力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抢抓机遇、锲而不舍,以科技创新谱写新时代出彩发展的绚丽篇章。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我市目前唯一的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四星级产业示范基地。
如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形成了以蒙牛、明仁为龙头的食品制造业,以科瑞森、厦工、瑞庆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正在积极培育以卓立、天宝、华晶为龙头的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设计、人工智能、检验检测认证、科技研发等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和商贸、文化、旅游、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高新主业。对照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市委全会、市两会的新要求、新定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以高新区建设为主业,高新区示范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明确了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的“三区一极”发展思路,在全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聚焦特色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以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发展食品制造、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上抓产业链提升、大企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上抓高成长项目落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聚力“三新”经济,建设科技综合体。规划建设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创业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总部新城、创新智能产业园五个科技综合体,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载体支撑。
强化政策支撑,打造宜创环境。今年,围绕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金融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七条意见(试行)》《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六条意见(试行)》《支持金融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试行)》,这些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与原有政策叠加,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在企业家、客商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激励了士气、鼓舞了干劲。
改革体制机制,破除瓶颈制约。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改革总体方案,制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下放以及区级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及领导班子配备、人员转隶等,集中精力抓好科技创新、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和投资服务等工作,突出创新创业、开放招商两大主业。
下一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以“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为契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实际,以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质量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为核心,逐步把示范区打造成改革创新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