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很多人会说其从一家传统化工企业转型进军新能源产业领域,鲜有人探究其转型背后有着怎样的根由。
有人说,那是因为浸入多氟多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创新是多氟多的核心竞争力。此言却无法解释,创新意识众多企业皆具,为何多氟多会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国内外管理专家曾有一论断:“企业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由是观之,多氟多的核心竞争力准确来说应该是创新力以及创新力背后的学习力,而这得益于多氟多持之以恒创建学习型企业。
所谓学习型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是能够不断激发和提高全体员工的学习力,并不断把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的企业,其核心内容是学习力,即指员工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这三要素的有机统一。
对此,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的一段话堪为注脚:多氟多是一所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才培养成长的过程。秉承“我们同企业一起成长”的人才理念,推动多氟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此言非虚。回头看多氟多取得的成就的确令人振奋:多氟多先后承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等20多项国家级工程以及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计划和氟化盐绿色工艺计划。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学校,融合在一起,多氟多就是一所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李世江说,“多氟多项目多、课题多、专利多、标准多,这些都是造就人才的最好实验场和试金石。”
据统计,在多氟多,省级职称评定正高级工程师通过率100%,超过省平均通过率66%;高级工程师通过率83%,超过省平均通过率58%。另外,多氟多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1人、行业领军人才3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工程师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技术能手2人。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全员能力的提升和支撑,同时培养员工学习力,也需要畅通员工晋升通道,让员工拥有各显神通的平台。为此,多氟多打开“行政序列、工程技术序列、专业序列和技能序列”四个通道,16名高层领导干部均取得高级职称,712名员工拿到大专文凭、495名员工拿到本科文凭。同时,多氟多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吸引对接国家高科技人才、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技能领军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多氟多有一个“多氟多学院”,其职责是对干部员工进行定期轮训。打造智慧企业、智能制造、智才集聚的“三智工程”,智才集聚是关键、是核心。在李世江的经营理念中,深植着一个“大人才观”——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好,就是舍得投入、加大培养、创造条件、大胆使用,注重实干,向一线倾斜,让人才有创业机会、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空间。正是多氟多这所大学校,让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技术知识熏陶的人,通过实践成长起来,成为特殊人才,如氟化工奇才韩建军,新材料勇士闫春生,数字和智能化精英团队刘华伟、刘海庆、郝斌、梅海波等,新能源专家许飞和新能源汽车专家陈士毅等。
创建学习型企业有一个核心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即引导员工将工作当学问来研究,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学习。
十年磨一剑的闫春生,正是在工作实践中创新提出了“双釜法”合成六氟磷酸锂的生产工艺,将未参与反应的气体导入第二个合成槽中继续进行反应。实验后成效显著,能提高原料五氯化磷利用率约25%,同时大大降低了排放废气中五氟化磷的含量。此项创新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学习力就是创新力。十几年来,多氟多收到的合理化建议有数千条,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技术创新且可以实施的。
结构力决定行为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正在多氟多形成一种实干兴邦、实干兴企、实干兴业的企业文化,营造人人内生成长与向上突破的企业氛围,这也成为了多氟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