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一方面赢得网友对孩子们表达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死亡教育”的讨论。近年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也将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活动加入教学环节中。对于“死亡教育”,你怎么看?
【观点1+1】
@雨中漫步3A:“死亡教育”进课堂,合理引导莫恐慌;正确对待生与死,珍惜当下不彷徨。
@益昌人: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学校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我们尊重生命和科学地理解死亡的真相。生命很重要,但死亡也不可怕。
@贵贵的蒲公英:“死亡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生与死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热爱一切生命。
@悦眉潇生画:“死亡教育”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死亡的意义,并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不知潇湘在何处:学校开展“死亡教育”,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与死的相关知识,从而让他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小仵的天空1:不再恐惧死亡、平静面对人生,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加积极地生活!“死亡教育”值得推广!
@南宫卿宇:我认为,虽然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让朝气蓬勃的学生谈论死亡话题,还是为时尚早。
【下期话题】
“解忧杂货铺”
近日,湖北省荆门市现年70岁的老人因在家中设置情感咨询热线而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东野圭吾小说现实版的“解忧杂货铺”。开设热线18年来,老人共接听了13万多人次的电话,接待了1.2万多人次上门求助。为将爱心传递下去,老人已选出了接班人。对于“解忧杂货铺”,你咋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