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附近没有交警或监控设备,司机就驾车随意变道,觉得不会被发现受到处罚?今后,这样的侥幸心理不要再有了。4月26日,记者从市公安交警支队获悉,即日起我市将实施全新的道路交通违法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的形式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更值得点赞的是,我市交警和交通部门已形成合作机制,今后全市公交车和出租车上的监控设备也将成为流动的“电子警察”。
(据《焦作晚报》)
放眼全国,交通拥堵都是久治不愈的“城市病”,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的步伐外,各种各样的交通违法行为更加剧了拥堵程度,不但让行人心烦意乱,更造成了道路安全隐患。由于城市“生长”速度过快,受执法资源、监控设施有限等因素制约,执法取证难成了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短板。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的形式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可谓是有的放矢的举措,彰显了我市完善交通治理模式的满满新意。
客观地说,为图一时之便,把交通法规、交通标志等置于脑后,这样的事很多人都做过。这些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人们身边,且被查处的“命中率”很低,久而久之对公众违法便起到了“反向鼓励”的作用。而推行“全民交警”的意义,除了为城市布满“电子警察”便于取证外,更在于能激起市民的主人翁精神,让大家在身为“运动员”的基础上又身兼“裁判员”,共同维护和谐的交通秩序。
学徐州、扬州等先进城市,当用心绣好城市治理的每一个针脚,而答好这个复杂命题的关键,就在于让百姓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让大家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把“城事”当家事。
当前,社会治理模式正沿着法治化、精细化的道路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更多地考验了职能部门的智慧和作风。事实证明,善于打开思想的“总阀门”、探索有效治理举措,还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城市治理方式既能高效利用执法力量,又能切实调动群众热情,可以在城市管理的其他环节举一反三、借鉴完善。
总之,只要市民把“城事”当家事,我们的城市环境一定会有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