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徐州扬州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古今辉映的高品质名城
“文明有礼二十四条”改变一座城
“三个舍得”建公园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经验之城市建设篇
建设古今辉映的高品质名城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皮划艇运动爱好者在生态科技新城深潜基地进行训练。
  游客在瘦西湖游玩。
  ⬅“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屋。
  古运河游览码头。
  扬州标志性建筑物——文昌阁。
  扬州新城建设日新月异。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核心提示

  近年来,扬州市以“加快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为指导,着力“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在推进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推进老城与新城共同发展、联动发展,致力打造全世界人民向往的高品质城市。

  最美扬州,烟花三月。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于4月18日拉开帷幕。460万扬州人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心胸和气度迎接八方来宾。“Find China in Yangzhou!”千年古城扬州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样本。

  东西南北

  组团承载趋均衡

  “开城先开路”。文化是古城的优势,但功能是古城的短板。古城、古运河、瘦西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象征和骄傲,也一度成为城市东西沟通的阻隔和障碍。该市市委、市政府以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承办2018年省运会和省园博会为契机,穿过瘦西湖建起了瘦西湖隧道,大力推进一批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重大交通工程,“东水西山一路连、南江北湖一河牵”的城市格局已经形成。

  老城与新城,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不均衡性。曾几何时,群众戏称“西区富人区,东区老人区,北区刚需区,南区工业区”,这也反映了扬州城市发展的状况。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该市在大力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和有机更新西区新城、着力打造江广融合区核心区的同时,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城市各板块呈现出竞相发展、均衡发展的势头。

  古城是扬州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扬州以片区为单位,按照“小街小巷、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市民市井”的原则,以小地块、渐进式的思路,审慎推进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在保持东关街特色的基础上,该市逐步迁出原住居民,对老街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使老街体现出了“老街道、老字号、老味道”的特色。

  东南片区承载了扬州城市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忆,也是这座城市的生态短板、民生短板、城市建设和管理短板。该市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城市双修”的先发工程与示范工程,对东南片区进行更新与改造,打响了城建大会战,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江广融合区域成为扬州城新的地理中心。该市因势利导,在广陵新城东侧、江都城区西侧建设了81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新城,并要求这里在5年内不得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如今,该市在生态科技新城内先后建成了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马可波罗花世界等功能性场所,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智慧新城已显雏形。

  城市气质

  半城公园半城书

  夜幕下热闹的东关街一隅,街南书屋的“24小时不打烊”城市书房内人头攒动。拿出“黄金地段”建设文化地标,是该市城市建设的亮点。

  扬州人历来爱读书。该市建设了全国一流的图书馆、文化馆,并把书店建设作为宜居社区建设的六大要素之一。针对图书馆地处西区、市民往返不便的实际情况,扬州拿出城市“黄金地段”建成了20个“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

  文化是扬州之魂,生态是扬州之基。新华社曾推出了《三年长出十个瘦西湖,扬州人为何青睐建公园?》的报道。文章指出,扬州实施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新建公园总占地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瘦西湖核心景区的面积。新华社深情点赞:如果说园林曾是古城扬州的标志,公园则是现代扬州的标配。

  星罗棋布的公园,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而今,覆盖城乡、均衡分布的绿色空间正成为该市为市民创造的健康财富,成为锚固城市形态、重塑城市格局的历史性工程,成为留给子孙后代的永久财富。

  随着城市公园和城市书房建设项目的推进,该市初步形成了“半城公园半城书”的城市格局,花香与书香相得益彰。城市公园和城市书房,正在悄然改变着一座城市的性格与气质。

  城市经典

  塑造精品扬州城

  今天,扬州城市已经到了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阶段。该市聚焦重要区域、重点部位,精心打磨、精工细作。尤其是2021年世界园博会将在该市举办,扬州人将把塑造精品、打造经典当成该市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

  永恒的城市经典是一座城市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的集中体现。经过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精心规划与建设,瘦西湖景区及以此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控制区域,已经成为世人公认的“江苏最美的地方”和扬州永恒的城市经典。

  顺发展大势而为之。如今,该市提出,要在以三湾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周边区域、以万福大桥为中心的“七河八岛”区域、以江都水利枢纽为重点的“三河六岸”区域,打造新的城市经典。

  经典源自精品。跨越在廖家沟之上的万福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双层自锚式悬索塔楼景观桥,其“双塔”设计独特新颖,融现代美与古典美于一体,体现了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扬州城市的地标。三湾公园内的剪影桥,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扬州民间的剪纸和拉花元素,成功运用现代材质和工艺演绎了扬州民间艺术,成为该市古运河上的一景。

  站在江都仙女庙大桥上眺望芒稻河东岸,金湾河、芒稻河、新通扬运河三条河流汇聚于此,沿河绿化景观与水岸美景相得益彰;“苏中第一高楼”金奥中心拔地而起,长青大酒店、金鹰新城在市中心遥相呼应。未来,这里还有“龙川之帆”“龙川之花”“龙川之窗”“江淮之眼”,生态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新的城市经典已显雏形。

  记者感言

  “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加快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当代扬州人正用绣花的功夫、琢玉的技艺,打造精品城市、塑造城市经典,让古今辉映高品质名城从蓝图变成现实,向百姓与时代交上高分答卷。

  同时,建设古今辉映的高品质名城还要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扬州人正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用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奋力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