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徐州扬州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农民拥有新时代更普惠的获得感
“农业名师”,强化人才支撑
“三转三改”,释放发展活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5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拥有新时代更普惠的获得感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美丽乡村。
  ⬆扬州高邮市送桥乡文化休闲广场。
  ⬅整齐美观的民居。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居民在当地民营企业工作。
  ➡乡镇医疗中心候医大厅。
 
   

  核心提示

  近年来,扬州市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打造华东地区品质最优、体系最全的“中央厨房”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现实路径和关键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正成为投资热土,农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农民正拥有新时代更普惠的获得感。

  4月12日至14日,扬州市海峡两岸(扬州)名特优农产品暨江苏蕙兰博览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扬州)乡村振兴论坛、2019扬州农业产业招商会等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系列活动成为该市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的重要农产品交易平台,成为该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乡村振兴,该市农民正拥有新时代更普惠的获得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产业兴旺,让农业有奔头

  3月30日,该市2019中国爱情小镇第五届甘泉樱花节开幕,一天迎来20万游客。这里的花不仅能看,经过加工后的多种樱花产品,还出口到海外多国,去年实现产值过亿元。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甘泉樱花特色产业只是该市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市坚持把打造华东地区品质最优、体系最全的“中央厨房”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现实路径和关键抓手,组织实施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规划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31113”基地,启动建设5个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区,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稳步推进农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加快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农业经营体系逐步优化;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面实施品牌强农、科技强农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体系加快优化。去年,454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696亿元。

  生态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烟花三月,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该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渔家乐”,火爆的人气令渔民们喜笑颜开。“变美的环境能卖钱”,这是沿湖村村民以往不敢想象的。

  昔日的沿湖村,村容村貌脏乱差,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随着“填塘整地,上岸定居”工程的实施,渔民们陆续住进了陆地上的大房子,并在村干部带领下,依托渔业特色资源和文化,大力发展“渔家乐”。如今的沿湖村,已相继获得中国特色村、中国金牌农家乐、江苏最美乡村、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被游客冠以“最美渔村”。

  推动乡村生态宜居,让农村的路畅了、树绿了、环境美了,农民心里也跟着敞亮了。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263”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为抓手,全力打造清洁、宜居、美丽的农村家园。经过不懈努力,该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走在全省前列,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农村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居苏中第一,“一带一廊”沿岸、高等级公路等重点交通干线沿线绿化率达100%。

  乡风文明,让新风成主流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家风馆如同旅游景点一样,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不少游客表示,希望通过了解馆内的名人事迹,感受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建成于去年6月的菱塘回族乡家风馆是该市首家乡镇家风馆。该馆通过深挖本地历史和当代人文,精心打造家风教育新平台,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优良家风家规家训熏陶营造了实境课堂。

  该市江都区吴桥镇有一个镇级文化志愿者协会,下面有十几个分会,经常搞活动,想展示才艺的人都有机会上台演出。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有助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文化振兴。

  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弘扬乡村历史文化、优良传统,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引导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同时,该市在实现农村“五个一”文体广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每年面向基层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200场次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治理有效,让农村更和谐

  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该市杭集镇新联村的“小板凳”故事颇有新意。“小板凳”群众工作法,明确了每一位党员和村干部联系的农户对象,通过定期上门访民情、听民声,确保能够及时收集农户关心的重点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公开民主决策是强化农村基层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市项目化、清单式推进乡村治理领域实事大事,逐步构建了党建引领、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在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广志缘、趣缘、业缘、地缘党组织,党在乡村治理全过程各领域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全面加强。

  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系统,全面推行村主办会计“委托代理+异村交流”模式,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建立健全网格化精细化乡村治理体系,在全市农村区域划分3667个治理网格、配备6372名专(兼)职网格员,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立运行“采集上报、核实立案、指挥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工作流程。

  组织开展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试点,全面推广“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规范化、社会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生活富裕,让农民鼓口袋

  4月初,正是高邮市龙虬镇罗氏沼虾从温室大棚培育转入大水养殖的关键期。成立于2000年的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共有养殖水面4480亩,照目前的形势估计,亩均产量起码在375公斤以上,总效益能超过1500万元,合作社179名成员户均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百强示范社,带动本地和周边1560多家农户通过养殖罗氏沼虾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市坚持将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作为检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尺,深入实施农民收入五年增收万元工程,大力培植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优化农民创业服务,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2018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57元,增长8.9%,连续多年超省均水平。

  在抓好普通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该市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保基本生活、保危房改造、保基本医疗,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助创业意愿实现、助巩固脱贫成果、助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三保五助”农村扶贫开发重点举措,持续提升农村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2018年,全市92.6%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稳定达7000元以上,80%的沿河、沿江地区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5万元、55万元以上。

  记者感言

  记忆里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经扬州人民的巧手,乡村正在变景区,田园正在变花园,农民变得更体面,农业更加有奔头……乡村振兴“扬州实践”带来的好日子,正在广袤田野破土拔节、开花结果。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民拥有新时代更普惠的获得感会越来越多。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