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目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接扬州,两地文旅部门达成合作共识,两市将在主流媒体开辟阵地,互相推介对方的城市形象和文旅产品,焦作日报新媒体和扬州日报新媒体也同步开启互推模式。今天刊登首期《焦作·扬州文旅特刊》,将推介刚刚结束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相关情况,敬请关注。
一条运河通古今,一条运河连世界。为期4天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5月6日圆满落幕。
5月6日下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这场盛会的组织情况,发布一批重要成果。
围绕“融合·创新·共享”主题,本届运博会重点举办了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互动联动、主题论坛以及相关配套项目等五大板块活动,充分彰显了大运河独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时代特征。
璀璨绚丽的灯光秀、荡气回肠的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争奇斗艳的花船巡游、碰撞智慧火花的三大运河主题论坛、多角度展示运河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六大展览……短短4天时间,运河名城扬州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努力,办成了一届有国际元素、江苏风情、扬州特色的运河盛会。
高规格、高密度的系列活动集中展现运河文化旅游风采,打造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旅融合品牌
壮美磅礴、荡气回肠的歌剧魅影,激起古老运河的千年回响;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霓虹灯光,折射出古老运河的勃勃生机;桨声灯影、融汇古今的花船巡游,映照出古老运河的现实模样……
5月3日和5月5日晚,专门为本届运博会设计创作的“璀璨运河”灯光秀和花船巡游,以及组织的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在京杭之心进行两场演出。在灯光与音符交织生辉、影像与花船灵动溢彩中,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了大运河的独特魅力。
5月3日至5月6日,运博会以挖掘展示文化和旅游资源为重点,在文化旅游精品展、美术作品展、文物精品展、非遗展、美食嘉年华、旅游装备展六大展览中,为5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3个国际组织以及省内外近40个城市的500家展商,提供室内外布展面积5.11万平方米,举办运河达人秀、戏曲快闪活动和58场旅游推广活动,参展的文物精品、旅游产品、非遗项目、名宴美食、旅游装备和文创产品等达7000多件,观展人数达12.6万人次。
据介绍,国际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共有国内33个城市参展,大运河文物精品展集中展示了19个运河城市23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大运河美食嘉年华吸引7个运河沿线城市展销23桌名宴和200多道美食,旅游装备展7000平方米展区展示了运河沿线城市86家企业带来的40种1000多件旅游装备用品。13辆房车、11组骑行车队,沿运河开展巡游和骑行活动,一路多方位多层次展示大运河文化和旅游魅力。
此外,运河沿线7省(市)艺术家创作的大运河百米长卷美术作品,描绘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近2万观众前来体会审美的感动和旅游的冲动;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举办的三个主题论坛,邀请了400多位国内外运河城市代表、文化和旅游业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亮点纷呈的运博会,吸引了境内外40多家媒体160名记者进行跟踪报道,近14万人到现场观摩展览展演,观看花船巡游的市民和游客超过20万人次。
盛会成果丰硕,在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月5日上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在风光秀丽的运河三湾风景区正式奠基。这是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的扬州,迎来的又一件运河盛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由全国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总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5万平方米,地下3万平方米,由主塔(大运塔)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
“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成为保存大运河历史记忆、传承大运河文化的新时代经典之作,和彰显大运河文化特色、时代特征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在奠基仪式上,江苏省副省长王江指出,扬州要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好运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统筹谋划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功能布局和规划实施,进一步发挥在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的奠基只是这次运博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5月5日召开的大运河文旅消费论坛上,由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编制的《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消费白皮书》首度对外发布。报告显示,在2018年,江苏大运河接待游客达81823.7万人次,海外游客达400.9万人次;相关的旅游收入达13247.3亿元,较上年增长13.6%。
首届运博会期间,大运河美食联盟和大运河城市全媒体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十佳文旅示范单位”、7个大运河重点投资项目、24道大运河地标美食等相继发布。国际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达成合作意向238个,旅游装备展现场销售近700台(套)产品,房车、游艇等参展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65个。
共建“运河文明共同体”,加强与运河城市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互联互动
“运河长,千里飘荷香;运河远,一路向海洋。始春秋,成隋炀;出邗沟,连京杭……”5月3日19时46分,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主题曲《运河随想》的旋律响起,停靠在京杭之心西侧水域上的16艘花船应声而动。长达2公里的船队如同一条“长龙”,游行在大运河上,也驶向了梦和诗的远方。
水上的花船璀璨,水中的倒影粼粼,交相辉映。所到之处,沿岸观看的市民、游客无不为之震撼、欢呼。
参与此次巡游的16艘花船,分别以江苏13个设区市及北京通州、杭州、济宁的地名命名,浓缩各城市的风光与文化内涵。这也体现了本届运博会的一大亮点:“老朋友都来了,新朋友来得更多。”
“作为大运河的发祥地,2009年扬州联合国内外60座城市,发起成立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至今每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活动。2014年,牵头联合运河沿线35座城市成功申遗。”扬州市副市长余珽表示,今年正好是WCCO成立10周年、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年份,运博会为展商提供了集品牌展示、产品展销、产业合作、成果交易于一体的重要载体,也为该市加强与运河城市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互联互动,共建“运河文明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平台。
据介绍,本届运博会除了国内大运河沿线城市全部派代表参展外,还有3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国际组织的70个境外展商参加相关活动。
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办成了一届有国际元素、江苏风情、扬州特色的运河盛会
观看了“璀璨运河”灯光秀和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的嘉宾和观众,无不对京杭之心的演出场地赞不绝口。
运河之畔,一座匠心独运的“扬州园林”式舞台伫立岸边,顶部飞檐翘角,四周点缀诗意水墨画;舞台前的观众席边,起伏的小土丘上种上了树木、摆放了山石,呈现出了自然生态美景;“C”形水湾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幻起舞……作为本次运博会演出的主阵地,较之一个多月前的“素颜”,运博会开幕当晚,京杭之心“盛装”亮相。
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办好首届运博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全面扎实细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盛会安全圆满、精彩出彩,办成了一届有国际元素、江苏风情、扬州特色的运河盛会。
余珽介绍,扬州成立筹办工作联合指挥部,抽调100多名人员集中办公,下设3个大类37个工作组,建立62个微信工作群,按照“一项活动、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张图纸”,实现交叉作业、留痕留责、无缝衔接。
据介绍,从精细服务盛会入手,扬州紧扣“食、住、行、迎、转”5个环节,统一制定食宿、交通、展位补贴等通用政策,统一编排接待酒店、车辆调度、活动线路和礼遇安排。
在游客体验方面,精心设计了运博会手绘地图、各展馆导览图,从各展区观展线路到周边及主城区主要景点、餐饮、休闲娱乐等内容一目了然。作为运博会的福利,2100多人次参展参会嘉宾凭有效证件免费游览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汉陵苑、扬州八怪纪念馆等6个景区。
同时,坚守安全底线,成立了安保、海事、消防、电力、气象、交通、通信等21个专业保障组,事无巨细。安保方面,加强智慧安保建设,依托“蓝信”平台对所有警务人员实时定位定岗定指令,可视化部署,实景化演练;交通安全方面,对花船巡游,加强航道和船闸调度管理,以及沿线8座桥面19个近水平台的秩序维护,配备水上智能巡查救援机器人,确保安全顺畅;文物安全方面,300件(套)文物从运输、布展、展览、撤展等采取专车专柜,严密交接;食品安全方面,全程驻点抽检监督,推荐优质企业为展商集体供餐,保障就餐3.1万人次……
此外,广大扬州市民主动参与服务运博会,自觉践行“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向世人充分展现了文明扬州、美丽扬州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