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改玲)这几天,由于风大,法国梧桐(学名悬铃木)产生的“毛毛雨”,让一些过敏体质的市民无法忍受,纷纷向本报热线诉说“毛毛雨”带来的坏处,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相应措施,或更换行道树种。
记者昨日在站前路、焦东路看到,这里是法桐“毛毛雨”的重灾区,不少路过的市民都戴着口罩、墨镜,即便这样,还是能看到被“毛毛雨”呛住的市民。
市民李女士到办公室后,还止不住咳嗽。李女士有过敏性鼻炎,往年这个季节也受法桐“毛毛雨”侵袭,可感觉今年特别严重。
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法桐是一种落叶乔木,枝干高大且树叶茂密,作为行道树的一种被广泛种植。它的缺点是每年4~6月球果开裂,果毛四处飘飞,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抑制法桐“毛毛雨”,我市对一些路段的法桐采取修剪、高压喷水等手段,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法桐飞絮6月底就会结束,请市民多多体谅,再忍一段时间,就可以享受它带来的绿荫。
记者了解到,虽然法桐有缺点,但它的景观和生态效应是其他行道树所无法替代的。由于法桐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易繁殖、树冠硕大优美和遮阳面积大等特点,所以才成为我市行道树的主要树种,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站前路、塔南路、民主北路、焦东路等路段上长了几十年的法桐,每当夏日,郁郁葱葱、绿荫遮天,是我市的绿色财富。
在民主北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都不答应更换树种。市民刘先生来自马村,他说,在马村,现在还有不少路段种有法桐,一到夏天特别漂亮。而在市区,法桐越来越少,感到很可惜。刘先生说:“法桐带来的景观效果,是很多行道树所不具备的。”在塔南路与站前路交叉口,一些法桐和杨树被砍后,路旁的商户感到很惋惜,非常怀念门口有法桐和杨树的日子。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更换树种的成本也很高,如果换树,人们夏天享受它带来的绿荫还要等上几年,经济成本、人力成本也很高。不过,市园林局也接受了部分市民的建议,老区保留法桐;在新区,一些路段已种上了国槐、黄山栾、女贞等树。不过,一些树遮荫效果和景观效果远不如法桐,而且这些树也有缺点,比如容易生虫等。
据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中心主任钟彦介绍,每年的这个时间,杨柳絮、法桐絮是造成过敏性咽喉炎、结膜炎、气管炎疾病的重要时段,请市民一定要注意防护。如果发病了,要及时治疗、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