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胡同深处有清欢
古风遗韵入画来
最美记忆是乡愁
学府书店读书排行榜
我市成功注册“广陵散”商标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同深处有清欢
——记者跟随画家连文学看老街
作者: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连文学在胜利街附近的小巷内采风。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连文学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胜利街的面貌。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连文学创作的焦作老街作品。

  (本报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聚焦百年老街,唤起城市记忆。

  胜利街提升改造渐入高潮,这唤起了人们对焦作老街的历史回忆。每段回忆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乡愁,每段乡愁背后都有值得我们纪念的人、事、物。

  今日的老街、老建筑、老胡同,都是城市历史的载体,为我们讲述着昨日的城市,昨日的他们。

  于是,今日的我们开始提问:我们拿什么回味历史的魅力,明日的城市又将走向何方?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聚焦百年老街 唤起城市记忆》栏目,将邀请城市历史文化研究者、民俗文化研究者、建筑学研究者等,为您讲述焦作老街的故事,唤起我们共同的乡愁。

  苏东坡有句名诗:“人间至味是清欢。”那么,诗人的“清欢”在哪里呢?它必定不在喧闹的中心,它是乡野间的舒适恬淡。

  近日,记者欲寻“焦作清欢”。于是,便跟着画家连文学走进老街,穿梭在老街一条条的胡同里,触摸焦作的城市历史,感受焦作老街的“清欢”。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5月8日,连文学以胜利街老居民、文化学者的身份,参加了由焦作日报社组织的胜利街提升改造座谈会。座谈会上,连文学提及记忆中的胜利街16条胡同的故事,引人入胜。随后,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从2000年至2018年,连文学陆陆续续以手绘形式,在速写本上创作完成了数十张关于焦作老街的手绘作品。

  广善街口、胜利北街、胜利南街、胜利中街、新华北街、民生街、丰产街、西大寺街、天津胡同、荣家胡同、太平巷、苗家胡同、崔家胡同、孙家胡同、高家胡同、东修业里胡同、西修业里胡同、水井胡同、包工院、公所巷、豆腐巷等一批老街、老胡同的市井风情,在连文学的笔下褪去了日常的嘈杂,变得安静恬淡。创作中,连文学注重线条的疏朗有致,用写实的手法去记录老街味道。

  每幅手绘作品背后,是连文学魂牵梦绕的一段乡愁。

  按图索骥。焦作老街长啥样?近日,记者随同这位“老焦作”走进老街深处。

  从新华北街向北,经英福公司旧钱庄(现为“百年焦作”城市历史陈列展览馆)来到包工院,如今的包工院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改造成了一处街心花园。看着包工院,老连心中感慨万千,因为他就出生在包工院5号院,那是一座建于1908年的英福公司高管居住的民房。

  老连告诉记者:“我爷爷生于1893年,十几岁就到焦作电厂上班,还参加了闻名全国的焦作工人大罢工。1950年,我家在民生街,以前叫老盐街,买了一间房,后来人口增加,又在包工院买下了两座四间的房子。我也算是焦作的土著居民了。”

  从包工院对面进入民生街,民生街与胜利北街交会处的北侧,便是焦作市较早成立的小学——民生街小学,其成立于上世纪40年代,由慈善者捐建。民生街是焦作最老的城镇街道,起初名为“哲美森街”。1897年,哲美森被任命为英国驻上海总领事、英福公司在华总董事长。由于英福公司的发展,在焦作出现了哲美森街、哲美森镇、哲美森厂等一批以“哲美森”命名的地理标识。

  在老连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民生街至今保留有类似“福宁里”这样的老名字。“福宁里”的老居民告诉记者,福宁里现在住有七八户人家,多是早些年前的矿工子弟。除了老名字,民生街还存有部分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代的老房子。在民生西街的一个胡同里,记者看到了“公所巷”,因曾是“焦作镇”公所所在地而得名。在仅存的青灰砖石搭起的拱门上,红色的五角星依然鲜艳明亮。

  从公所巷穿过就是翻身街。翻身街街口有三株老槐树,2015年已被我市园林部门保护起来。其中树龄最大者已有515年,树干疏而不屈,直冲云霄。这里地处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下白作村,英福公司曾以此为基地,对焦作煤矿进行掠夺式开发,并在此开凿了第一个矿井。

  说话间,记者与老连发现,老槐树一侧仍保留有一处英式建筑。

  从民生街折回,记者与老连从胜利北街起探访胜利街。如今,这条街道正在我市“四城联创”工作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主要文化遗存集中在胜利中街、胜利南街。老连说,他小时候,由胜利中街北头斜插的一条路(俗称“斜街”)便可至新华南街,那里有一个大戏台,还有小人书摊儿等。从胜利中街起至胜利南街,老连开始挨个给记者介绍胡同名称,高家胡同、太平巷、天津胡同等。不过,这里除了“太平巷”挂有地名标识牌外,其他的都只存于老居民的记忆中了。胜利街南头有一处道清铁路的加水站,现存水塔一座。

  一路走来,老连感叹连连,心中满是过往美好的记忆。

  2000年,包工院拆了。老连便萌生了用速写的形式去记录即将逝去的老街肖像。从此,一把折叠凳,一顶长舌帽,一本八开的速写本,一支美工笔,得空就画,乐此不疲。他从新华北街的广善街画起,包工院、苗家胡同、崔家胡同、孙家胡同,他画遍了新华街的每一条胡同。2012年,老连退休闲赋在家,又拿起速写本去画民生街,福宁里、西寺大街、民生南街,他用最简洁的单线勾勒出焦作老街的味道。2014年,他又从胜利北街的民生街小学开始画起,画修业里,千恒里,朋来胡同,天津胡同,高家胡同,太平巷,豆腐巷。一路画过来,老街在老连的画里得到了新生,老连在关于老街的画里留下了记忆。

  老街、老胡同、老建筑……关于这座城市的每寸历史都是值得我们记忆的,值得我们保存的,这就是城市文脉的传承。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