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轻点梅花盏,一身素衣捻古卷。
在我市知名工笔画画家张玲丽的工作室里,记者觉得一切都是可以入画的,包括张玲丽自己。作画时的她、品茶时的她、手捧书卷时的她,都宛如穿越时空的仕女,安静美好地端正在那里。
不知不觉间,张玲丽已在艺术殿堂里深耕近30年,现任河南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身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焦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工笔画研究会会长。2011年,她被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2017年,她加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古代壁画人才培养”项目。
细笔描古韵,张玲丽偏爱古风。在她的眼中,古瓷瓶、古壁画、古家具,以及衣裙飘然的古人,都是绝美的风景。她从古风遗韵中汲取营养,又将其转换升华,水墨流转间,她认真且严肃地创作每件作品。
墨香拈笺语。
2005年,怀揣更高艺术梦想的张玲丽来到中央美院进修。2009年,她于中央美院壁画系获艺术硕士学位。在这里,中央美院优质的学习资源让她如饮甘泉,并确立了创作方向。
在中央美院老师的指导下,她参观了北京法海寺壁画,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壁画艺术。法海寺壁画属明代皇家壁画,在这里,她惊讶于用优美线条、水墨颜料渲染而出的一张张出神入化的佛像、一朵朵娇艳的佛花。
“我对这些壁画一见钟情。古代艺术家们卓越的绘画手法,令我着迷。”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当张玲丽回想起第一眼见到法海寺壁画的情形时,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2006年暮春,她与敦煌壁画“相知相爱”。张玲丽说,她怀着敬畏的心情用心贴近这些犹如天降的神画。敦煌壁画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对她的工笔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敦煌归来,张玲丽一气呵成绘就近20幅古瓷瓶系列作品。“我也喜欢古瓷瓶,它们在我的眼里个个风姿绰约。可从敦煌回来后,我的创作与以往大有不同,在线条、用色、材料应用及意境营造等方面更加丰富了。”
2008年,这组被张玲丽取名《闻香》的古瓷瓶系列作品亮相北京798大库画廊,一鸣惊人,这也是张玲丽的第一次个展。同年,这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11年,《闻香》系列获河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心之所向,笔之所往。张玲丽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付诸于细细的笔端。
采访时,记者看到了作品《惊梦》。淡蓝的底色,一件插着梅花的青花瓷瓶被摆放在一张散发着油亮光芒的青黑色的太师椅上,空中还有瑰丽的瓷片在飞旋。这画面像极了一位美丽的妇人,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做着绚丽的梦。而梦的后面是现实,是钢筋水泥造成的楼房。
这画中瓶就是《惊梦》的作者张玲丽,那做梦的主人也是她,她的梦在那张发着光亮的椅子上。
这是张玲丽创作的灵感源泉,她在梦中无数次地寻找与古风遗韵的心灵碰撞。2012年,《惊梦》获当代中国工笔画百家提名展优秀奖。
2007年,张玲丽作品《那时花开》入选全国第七届中国画展;2009年,她参与创作的中央美院壁画系集体创作壁画《一代天骄》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同年,作品《芳华·四季》获得第十一届河南省美展银奖;2010年《清音》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展并被收藏;2014年作品《岁月·和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2017,由她摹制的新疆克孜尔壁画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丝路怀古——古龟兹壁画摹制特展”。
作品之美令人无法尽数,但从张玲丽为它们取的一个个名字上看,它们都是穿越而来的“美人”。
多年来,张玲丽始终以平淡沉静的心态对待创作。谈起感受,张玲丽说:“绘画就像一场修行,已经刻在了我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