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胡同深处有清欢
古风遗韵入画来
最美记忆是乡愁
学府书店读书排行榜
我市成功注册“广陵散”商标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记忆是乡愁
——本报特邀文化学者谈胜利街提升改造活动侧记
作者: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历史的根,扎在哪里?焦作历史的魂,归往何处?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守住本心,又将拿什么样的故事向后人评说乡愁?在一幢幢老建筑里,在一条条老街道上,老人们捧着老物件,助推我们畅想着历史,引领我们追寻乡愁的最美记忆。

  胜利街及与其相连的新华街、民生街、花园街、翻身街等,它们都是一条条承载着焦作人乡愁的老街道,那里有焦作工业文明城市起源的最早印记,那里是焦作百年城市文明建设的起点。

  如今,在“四城联创”新环境中,老街即将唱响新曲,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如何凸显老街文化特色,助力现代文明建设呢?5月8日15时,焦作日报社以新闻力量影响城市生活,特邀十余位关心胜利街提升改造工作的文化学者,畅谈老街印象。

  座谈会上,各位文化学者畅所欲言。文化学者于平、李晓飞从胜利街的起源谈起。他们说,100多年前,由于英福公司的建立、投产,焦作现代商业文化开始起步。1911年,煤渣铺路,英福公司周围形成了东马市街和西马市街。东马市街指的是新华街,西马市街指的是胜利街。当时的胜利街,是一个特别洋气的现代化生活市场,饭店、旅馆、理发、澡堂及各类农副产品等应有尽有,从天津地区运来的洋货夹杂其间,更显的这里与众不同。当时的胜利街已有路灯、邮局、学校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

  于平说:“讲好胜利街故事,提升改造好胜利街,就要凸显胜利街的商业文化特点。”李晓飞建议:“无论胜利街怎么提升改造,都不能离开胜利街是兴建于20世纪初的一条商贸街的特点。在胜利街提升改造中,希望既体现清末民国初年的建筑风格,又体现英式建筑风格,甚至可以考虑恢复西马市街的名称,让多种文化元素在这里交融。”

  在本报邀请的文化学者中,许小平、连文学、李立子则是胜利街的“土著”居民,他们对胜利街有着深厚情感。李立子说:“我家四代人都生活在胜利街。胜利街南头是道清铁路线,那里有一个火车站台,是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因而,在胜利街提升改造中,可以恢复一些大家记忆深刻的老建筑,打造一批反映街道历史的文化亮点,唤起大家对城市的记忆。”

  连文学则从胜利街的16条胡同讲起。他说,胜利街一条仅800余米长的街道,却分布着太平巷、东修业里、西修业里、东澄清、西澄清、豆腐巷、孙家胡同、予毛巷等胡同,每条胡同背后都有说不完的乡愁。因而,他建议,在胜利街提升改造过程中,要有胡同文化,让大家感受到老街韵味。

  作为百年老街,胜利街历史如晶莹剔透的碎片散落在老建筑里,散落在胡同里,散落在人们的记忆中。当下,我市“四城联创”工作进展正酣,百年老街能否借其东风,成为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呢?

  座谈会上,各位文化学者积极建言,碰撞出不少火花。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兴义从专业角度分析:“如何定位这条老街,我们是要将其改造成一条历史文化名街还是一条复古街呢?在这条街上,我们又该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展现老街风情呢?我们应当有设计理念、展示文化的大手笔。”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程峰说:“现在的胜利街已影响城市形象,在提升改造过程中,让街区建筑与历史风貌结合起来,对老街进行规范、整理,开启‘美颜模式’是当务之急。”

  撞出“头脑风暴”,只为老街更美。我们寻找正确对待老街文化的方式,也是在认真地审视我们对待这座城市的感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