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
说说腹诊
立夏养生 饮食宜清淡
当归
血海穴:补血养血的要穴
千古名方乌梅丸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古名方乌梅丸
——中医绝技探访之四十五
作者: 本报记者 孙阎河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赵秋升在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摄
 
   

  日前,记者到市中医院解放院区采访,路过肝胆脾胃科门诊时看见该科副主任赵秋升正在坐诊,且只有一位患者,就决定进去聊聊。待送走患者,记者上前询问:“刚才那位患者说你开的药方特别对症,是啥方子?”赵秋升笑着说:“乌梅丸,也是很有名的千古名方。”听到是古方,记者就来了精神,赶紧让赵秋升给介绍一下。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古代治疗蛔虫病的专方。而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现在发现这个方子具有通阳止痛、止呕利、除烦等功效,特别适用于厥冷腹痛绞痛、烦躁、呕吐腹泻为特征的寒热虚实交错的病症,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胃食管反流等消化道疾病及抑郁症也有很好的疗效。”赵秋升说。

  “这就算千古名方?”记者问。

  “这不是还没介绍完。”赵秋升笑着继续说:“乌梅丸原本为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个方剂,但是由于此方寒热并用,配伍庞杂,也遭到一些古代医家的冷落,甚至有人提出‘乌梅丸,不通之方,不中用之方,无论属虚、属实,皆不能主也’。同时,也正因为乌梅丸寒热并用,让这一方剂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引得历代医家演绎无穷,以致成为千古奇方。其中,清朝的医学大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应用乌梅丸的医案32则,都是在透彻把握乌梅丸核心思想的前提下,取法前贤,大胆化裁,将此方用于呕吐、泄泻、疟症、痉厥等疾病的治疗。叶天士对乌梅丸的巧妙运用,可以说扩大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让人大开眼界。近代中医名家刘渡舟也说‘乌梅丸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之症很好,调理肝胃不和,效果非常好’。临床上,刘渡舟也常用乌梅丸来治疗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胃痛、下利。”

  “再细说说乌梅丸的寒热并用。”记者的兴趣被提了起来。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与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赵秋升随口念出了乌梅丸方歌,然后详细介绍乌梅丸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充分体现了酸、苦、甘、辛的合法。其中,酸味药重用乌梅;苦味药为黄连、黄柏,分入上、下焦;辛味药为细辛、桂枝、干姜、川椒、附子,分主上、中、下三焦;甘味药为人参、当归。乌梅丸作为一张寒热并用的方剂,需要医生临床应用上必须处理好寒热药的比例。比如,患者偏于寒,则加大附子、川椒、肉桂等温热药物比例;偏于热,则重用黄连、黄柏等寒凉药物。即使有时寒象不显或热象不显,只要符合乌梅丸应用指征,也可放手使用。因为寒象不显,苦寒配伍少量温热药,可以安土奠中,避苦寒败胃之嫌;热象不显,温热药配伍少量苦寒药,可以苦折相火,防其妄动,又可以互为反佐。总之,在乌梅丸的应用上,要以调和阴阳为首要目标。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