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废品收购站(点)是保障废旧物品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今年“四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疏堵结合原则,攻坚克难,在取缔无证照经营的废品收购站(点)的同时,督促引导规范经营行为。截至目前,已经清理无证照不达标废品收购站(点)177家。
为抓好建成区及城乡接合部的废品收购站(点)的环境治理工作,我市制订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整治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5月底前通过整治,实现布局合理,证照齐全,物品废料分类存放整齐,环境整洁,消防设施完善,厕所建设管理达标,病媒生物、污水及噪声防治达标。同时,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废品收购站(点)环境治理成果。
重点治理任务包括开展废品收购站(点)布局治理,解决面积不达标、距离主次干道位置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开展废品收购站(点)登记备案治理,解决有照无证、无证无照等问题;开展废品收购站(点)环境卫生治理,解决场地未硬化、物料废品乱堆乱放、厕所不达标、病媒生物防治等问题;开展废品收购站(点)仓储治理,解决未实行入棚或入室仓储、未分类存放、占道和场外堆放等问题。
根据整治工作安排,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牵头废品收购站(点)环境治理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评比考核等工作;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5月13日至19日,市市场监管局废品收购站环境治理组在前期加强对各城区废品收购站(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导的基础上,通过暗访对各城区的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并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及时向各城区进行反馈,督促整改。
督导组要求,各城区要持续加大排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城郊村及城乡接合部等部位的排查,确保查早、查小;对已取缔的废品收购站(点)开展“回头看”,彻底清理残留废品物料,清除“收废品”等字样痕迹,坚决杜绝反弹。要巩固好、保持好前期整治成果,对保留和整改提升的废品收购站(点)做到长效管理,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治、卫生保洁、消防安全以及日常管理等相关制度,细化工作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定期组织考核,切实做到常态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