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丨焦师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以高质量专业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
新理念构筑中国发展厚实的底气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5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
——“对华文明冲突论”可以休矣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钟 声

  最近,一个叫斯金纳的美国女人语出惊人,抛出了带有浓烈种族主义色彩的“对华文明冲突论”。国际社会为之惊诧。

  这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竟然要把美国对华关系,耸人听闻地贴上“文明冲突”的标签。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早就为这种人做了画像:“对于一个手中只有榔头的人,他所看到的问题都是钉子。”斯金纳就是想操起“文明冲突”这把“榔头”,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平一切被认为是中美关系中问题的“钉子”,包括许多美国人在内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种族主义逻辑。

  其实,持这种奇谈怪论的人并不想掩饰他们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观念,说什么“这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这是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当前中国的制度不是西方哲学和历史的产物”“我们首次面对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这样的鼓噪声,人们并不陌生,使人们不能不想到纳粹当年对犹太民族、斯拉夫民族等的恶毒诅咒。想想当年纳粹从“雅利安人高于一切人种”的种族主义出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种把国与国关系划归到种族层面的言论,即便在美国也受到强烈质疑。《华盛顿邮报》称,这一观点经不起推敲,且缺乏实证支持,文章认为其根据主要文明对国家进行分类,忽略了身份的多样性和偶然性。美国彭博社则评论说,“文明冲突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没有容身之地,且这种冲突模式无助于美国赢得竞争。美国《外交政策》的评论对此一针见血:“这展现出新的美国治国术中种族主义和危险的一面。”

  据说这位名叫斯金纳的女人本人是非洲裔美国人,她津津乐道谈这种种族主义的言论,喋喋不休谈白色人种,难道忘记了美国长期肆虐的种族歧视给广大黑人带来的深重灾难吗?难道忘记了所谓“白人文明”对印第安文明、黑人文明的绞杀吗?

  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质就是“和”。公元前140多年,张骞带着一支和平使团从长安出发,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凿空之旅”,而不是去搞什么“文明冲突”!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什么“文明冲突”!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在中国人“和”的文化观念中,体现于宇宙观,讲求“天人合一”;体现于对外交往,讲求“协和万邦”;体现于社会生活,讲求“和衷共济”;体现于人际关系,讲求“和为贵”;体现于生态系统,讲求“和实生物”。这样的特质,决定了中华文明有着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胸襟。这一“和”的文化特质,纵贯古今,影响至深,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秉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世界是多样的,人类文明是多彩的,没有分歧就没有世界。中美两国各具特色,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众诉求等不尽相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在所难免。有了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态度的理由,而要坚持相互尊重,致力平等协商,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各种文明应该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把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上升到文明层面,把不同文明降低到人种范畴,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那些热衷于种族主义的斯金纳们,人们必须大喝一声,悬崖勒马吧!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前面就是万丈深渊!(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