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文/图
在40人的医护团队中,女性占了39名,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由女性占主体、年轻而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巾帼团队。这个充满母爱的医护团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战斗力十足。在与疾病和死神的较量中,一次次为患儿赢得康复和生存的机会。她们就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护团队。在吵吵闹闹的儿科,多年来,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关爱着每一名患儿,用爱为孩子们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护卫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前不久,被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授予“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是一支有着50余年传承的团队
早在1968年,医院就设置了儿科,为儿童提供专业诊疗服务。经过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传承与积淀,目前儿科在学科带头人孟丽萍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具有NICU、PICU、普儿科、哮喘门诊、门诊雾化室等多个单元的综合性儿科,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均取得了累累硕果。 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3名康复治疗师……在该科医护团队中,16名医生团队实力雄厚。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们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梯队建设合理的团队。除了医生团队外,该科护理团队也是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她们都拥有本科学历,在儿科护理领域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在本地区较早开展了PICC、UVC等先进技术,为小早产儿救治提供了坚强后盾。 作为科室的“掌门人”,孟丽萍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4年,在新生儿、儿童重症、儿童哮喘和儿童疑难杂症的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孟丽萍为焦作儿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去年,她还当选为中国儿童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曾获得河南省巾帼建功立业标兵称号,近2年连续被评为河南理工大学先进个人。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她的带领下,该科医护人员在不少大赛及评选活动中展示了风采:该科副主任杨菊萍在市卫健委组织的急救大比武——呼吸机操作比赛儿童组夺得第一名,在河南省优秀病历评比活动中获得“优秀病历”奖;刘玲玲在焦作市急诊复苏团队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河南省急救复苏团队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这是一支敬业奉献、为爱坚守的团队
在该科病区,走廊里加床一直没有中断过。原本48张床位,高峰期间曾加到98张。患儿多,医护人员少,她们不得不加班加点。 杨菊萍有一个1岁的孩子,有时忙起来,一连几天守护着无陪的重症患儿,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对此,家人常以“留守儿童”来抗议她对待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巾帼团队里,不乏放弃休息时间,自愿充当患儿临时父母的年轻医护们。正是她们,用自己的坚持,铸就了该院儿科硬核的医疗力量。 孟丽萍说,因为儿科医生是‘三高一低’人群——高风险、高强度、高难度、低收入,所以很多医学院毕业生都不愿意做儿科医生。大学毕业前,孟丽萍曾和同宿舍的同学们约定,将来大家一起从事儿科临床。然而,最终选择儿科专业并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她一人,为此她无怨无悔。 有着强烈的团队精神、乐于奉献的儿科巾帼团队,为了每一名患儿的健康,为了每一位父母的笑脸,她们选择了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身上特有的自强敬业、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
作为儿科团队带头人,孟丽萍深知,地市级医院儿科必须把儿童重症作为专业发展方向之一。她不仅自己多次进修学习儿童重症专业,并且把儿童重症知识技能作为科室业务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前不久,我市出现一起幼儿集体中毒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多名危重患儿,该科医护团队经受住考验,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创下了18名患儿全部康复的辉煌战绩。 让孟丽萍感到欣慰的是,科室有很多年轻医护人员,在每次战役中从来都是主动承担工作,有时候半夜接到科室增援电话,她们没有丝毫怨言,呼之即来,来之能战,表现出了可贵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支富有爱心、不言放弃的团队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人家把孩子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不能让患儿家人的希望破灭。”孟丽萍不仅是这样说的,她带领的团队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救治一个患儿,她们轻易不言放弃,而是拼尽全力救治。 在医学上,凡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统称为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产儿属于高危儿,由于其器官发育不全、各种生理机能不完善,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考验的是一个医护团队瞬间急救和持久发力的医疗护理水平,是儿科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孟丽萍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先后救治了多名超低体重早产儿和一个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 前不久,来自温县的一个2个月大的男婴,因患重症肺炎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情十分危重。虽然该科建议患儿的家人向省级医院转院救治,但是鉴于家庭贫困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其家人把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她们身上。住院一个多月期间,科室多次会诊讨论,并寻求上级专家帮助。最终,儿科团队拼尽全力,把孩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在孩子治疗期间,长期偏瘫卧床的爷爷去世。这对于一个仅靠孩子父亲打工挣钱的贫困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该科医护团队在孟丽萍的倡议下,不仅纷纷捐款,同时发起“水滴筹”为患儿募款治病,还倡议亲朋向这个家庭伸出援助之手。 一个善举让这个巾帼团队备受点赞,圈粉无数。一切为了孩子!大家都这么说,但孟丽萍和她的医护团队说起来,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