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的“三无”楼院,到占据解放区五星级“美丽楼院”仅有5个席位的其中一席,焦南街道站东社区沁园小区这几年发生的巨变,让居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缘何能够如此?“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为载体,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四创’工作思路,形成了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站东社区书记王月莉的话一语中的。
5月30日,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平整干净的水泥路面,粉刷一新的楼体,文化气息浓郁的围墙;汽车整齐地停放在停车线内,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在新落成的车棚里,精致的花坛装扮在道路两旁;居民三三两两地坐在院子里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画面非常温馨。
今年86岁的谭桂兰奶奶有着58年的党龄,在沁园小区居住了10多年,参与了小区由乱到治的全过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色管家”。她说,沁园小区是铁路系统的一个安置小区,2004年建成后没有物业,不久就以脏乱差闻名,生活垃圾遍地都是,小菜园见缝插针,污水横流没人管,电动自行车被盗也常发生。
为一改落后面貌,给居民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2016年,沁园小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和居民议事会,乘借“四城联创”的东风,充分发挥小区党员的先锋作用,带领居民强化小区自治管理,拉开了整治的序幕。
要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必不可少,钱从哪里来?除了政府投入和共建单位的援助之外,居民也要表表心意。沁园小区党支部一商议,党员带头捐,其他居民凭自愿,结果党员一带动,一下捐了1.6万余元。如今,这些捐款人的姓名被做成牌子贴在小区的墙上。这不是要表彰谁,就是让大家知道,小区的建设有大家的共同付出。
接下来,铺地面、建车棚、搞绿化,时时处处都有党员在亮身份、讲奉献、做表率。党员马和平是个“万金油”,什么活都会干,他工作之余闲不住,总想为小区的建设贡献一把力;党员王炎秋刚花8000余元建的车棚影响到小区的基础建设推进,他一咬牙就给拆了……如今,大家都说,楼院党组织、议事会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定盘星”。
不信,你来看。五号楼一单元想加装电梯,党组织把所有住户召集在一起商量,结果全票通过。不少居民议论开了,看看咱们这个老小区,这次还赶了个时髦,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议事会副主任王青云曾经想从这个小区搬出去。为啥?脏乱差,谁想在这儿住。为啥又不走了,环境变好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谁舍得走。她发自内心地感慨,通过这几年参加议事会和小区建设,感受到共产党员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虽然自己退休了,但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炎秋的党组织关系在企业,退休后多方咨询想把组织关系转到沁园小区党支部,他觉得这样更能全身心地为群众服务。
今年,解放区提出了从“美丽楼院”到“幸福楼组”的建设,解决群众需求最后一米的问题。沁园小区积极响应,率先打造了3个试点,分别是先锋楼组、睦邻楼组、植趣楼组,并确定了党员中心户。杜定武当选党员中心户后,骄傲地说,他愿意严格落实小区党员干部五带头,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群众我带头,楼院建设我带头,组织活动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身体力行为小区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