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玮萱) 昨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发布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优秀案例中,我市陈式太极拳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抢救、增强传承实践活力的新阶段,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示范借鉴意义的优秀实践案例。2019年6月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及相关机构,在广州召开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优秀案例发布会,集中发布非遗与旅游融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传统工艺振兴三个方面的优秀案例。据悉,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启动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推荐了347个案例,涵盖我国非遗项目十大类别。经评审,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遴选出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我市陈式太极拳项目是其中之一。
2006年,我市陈式太极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太极拳发展战略规划》《关于在全市推广普及太拳活动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展示馆、传承基地、传习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建设工作,推动太极拳的常态化传承。目前,我市各类太极拳传承团队已吸引本市习练太极拳人数100万余人。我市500余名太极拳师在海外开办太极拳武术馆及加盟馆640余家,每年赴国内外开展授拳活动达600余次,助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传承普及。
作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些年来积极开展挖掘、整理、宣传、展示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在全市非遗普查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陈式太极拳的传承谱系等进行查漏补缺,收集大量翔实资料。目前,该中心已建立相关项目档案100余册,挖掘、搜集陈式太极拳相关书籍文献500余册,实物资料近3000件。2014年,该中心还成立了太极拳数据库建设专项工作小组,推进太极拳传承数字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