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商,之所以成为河南省历史上唯一的商业帮会,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怀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近日,记者与武陟几位收藏家见面,看到了部分怀商商号老章、银元宝、老银票等藏品。这些藏品带领记者走进了100多年前怀商文化的“大观园”,也将为怀商文化研究者打开研究怀商文化的一扇窗。
走进武陟籍收藏家、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韩冬的“宝库”,记者立刻被大银元宝所吸引了。
这块银元宝极有分量,上刻有“武陟”字样。韩冬告诉记者,这块大银元宝是我们通常所说的“50两银子”,重约2.1公斤,这么大的银子,也只有在商业大户或票号里才有。
紧接着,韩冬向记者出示了一张面值“1000文”的老银票。这张老银票票面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上书“文源号”商号、“武陟木栾店”字样,而且票面上还清晰地书写着《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周边是勾描精美的朱子家训图。老银票的顶端则是象征着现代商业文明的轮船、钟表和楼房。而另一张名为“益源祥”商号的老银票,虽仅“铜圆三吊”,但人文气息却丝毫不减,其上书写的是《滕王阁序》全文。
旧时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符号,在一张小小的银票上得以融合。旧时的传统文化是传家兴业之本,无论何时何地不能忘本,现代商业之道是他们追逐财富梦想的手段。
提起“银”字,许多焦作收藏家或许都会想起100多年前曾经辉煌一时的武陟木栾店“九华堂”银楼。据说,由“九华堂”出品的银器在当时名满中原,至今“九华堂”在收藏界依旧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为什么一个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延续百年?讨论中,大家认为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务本”,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二是“顺道”,遵守商业规律,顺从为人处事的道义。
除了老银圆、老银票,韩冬和另一位武陟县收藏家慕先生还曾收藏有许多怀商老商号的印章。“振兴油坊”“武陟公和粮行”“虹街润兴字号”“大虹桥润兴号图记”“德义祥号”“仁裕永记”“仁义恒记”“际盛富记”等,这些老商号章均制作精美,刻工精细。慕先生说,老商号章有金叶、帆船、鸟虫、茶壶、人物等不同形式的雕刻版本,看上去人文气息浓厚。据慕先生介绍,他手中曾有两本老怀商商号章印册,这两本商号章印册原出自武陟一个远近闻名的刻章老店,印册中大约记录了100个老怀商商号章印。
除老怀商商号印章外,这两本印册中还有许多文人印章。武陟籍、我市知名书法家宋吉祥为记者翻译了部分文人印章内容:“买断清闲不用钱”“心存正大气养和平”“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宋吉祥说,文人印章属于文人雅趣,但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怀商也会使用文人印章,体现“在商不言商”的境界。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怀商的经营之道。
精美的印章吸引着记者与同行者驻足流连。但这些商号老印章最吸引记者的是,几乎每块印章上都刻有“德”“义”“信”“仁”“富”“济”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字迹,也体现着怀商文化的精髓。“商道即人道,无德必无财”,看来老怀商们对此早已有深刻认识。
看完这些精美的藏品,记者想起了沁阳药王庙。沁阳药王庙被认为是明清时期怀商商会的总部,现存木牌楼一座,高大耸立,其上书“济世慈心”四个鎏金大字。“济世慈心”,这是怀商的初心,是怀商商帮之所以成长为河南唯一一个商业帮会的“内驱动力”。也许老怀商们有些经商手段早已过时,但做人做事以德为先,胸怀天下,济世慈心的老怀商精神将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