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改玲)记者昨日从市城管局获悉,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已在我市丰收小区、建业·森林半岛小区、多氟多小区、一代天骄小区、解放教育小区等8个居民小区安装完毕,正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运行工作。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有序展开,垃圾分类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李万街道耿作村因地制宜,通过实施“三步法”,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一步,投放分类垃圾桶160组,以垃圾分类折算积分为激励手段,引导村民每天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单独投放,做到垃圾减量化;第二步,探索垃圾堆肥技术,往厨余垃圾里添加高效益生菌,使之发酵成为优质有机肥,实现垃圾无害化;第三步,将有机肥用于种植有机蔬菜,实现垃圾高效利用。目前,耿作村村民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添加益生菌后,已统一投入发酵池发酵。
但在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方面,我市仍有需要改进之处。昨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几名路人,发现他们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用过的餐巾纸是否可以回收?开败的鲜花如何投放?塑料餐盒属于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他们的许多问题都有待专业人员给予解释。
市民刘建国说:“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生活垃圾分类绝非小事,举手投足之间可以反映市民的素质,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