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一位自称喜欢养生的读者致电本刊热线,说是在一篇养生文章中看到了脏象学说,想让记者找专家问问,什么是中医的脏象学说。应读者要求,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医院解放院区,找到了妇科主任刘春思。
刘春思解释:“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所以,中医的脏象学说也称藏象学说。具体地说,就是中医把人体的脏腑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以及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奇恒之腑。脏象学说不仅要研究这些脏腑的部位、形态、生理、病理,还要探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以及脏腑与人体情志的关系,脏腑与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刘春思进一步介绍:“脏象学说的基本观点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并与自然界保持着统一,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心、肝、脾、肺、肾五脏是中心,每脏都配以相应的腑,心配小肠,肝配胆,脾配胃,肺配大肠,肾配膀胱。从五行上说,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根据五行理论,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反过来则是相克的关系。脏与脏、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最后,刘春思告诉记者,之所以大家对脏象学说了解得比较少,主要是当前采用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方法较多,但是这些同样离不开脏腑。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