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董雪)一个听障人士从发现听力损失到采取干预行动需要5~7年,甚至更长时间,许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9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上获悉,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庞大,但干预率偏低,除认知程度低外,一些听力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听障人士的需求也是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而我国的听力损失者多达9600万。听力损失不仅影响沟通与交流,而且会对患者造成言语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和避险能力下降等不良影响。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才能提高听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刘博表示,老年人听力损失高发,占我国听力损失人群总数的一半以上。对儿童来说,及早筛选发现先天性耳聋后,可在不足一岁时便开始干预,这对促进其听力恢复非常关键。
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等专家表示,助听器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科技创新要不断探索提升听障人士满意度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