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为佛山市首家、广东省第三家,这是对设计城创新的最好注释。
设计与创新的融合,让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企业知识产权授权仅在2016年就有600项以上,其中包括174项发明专利、15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54项外观专利。
设计与创新融合的转化力推动着靠制造业起家的佛山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一盏小小的桌面台灯,经过设计以后,展示出了唯美造型,充满艺术气息,不仅消费者赞不绝口,产品附加值更是成倍增长。工业设计就像施魔法,能把灰姑娘般的工业产品变成“白富美”。广东工业设计协会的数据显示,受调查企业利润的40%来自工业设计,设计创新的融合魅力无穷。
过去工业设计部门主要集中在大企业,现在,中小型企业对此也十分重视。“因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越来越个性化,没有好设计,很难吸引人。”一位设计师告诉记者。
如今,广东工业设计城已陆陆续续进驻了250多家设计机构、上万名设计师,服务于3000多家企业,使设计城所在的北滘镇“颜值”陡增。
“工业设计是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研发出更具生活便利性的产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该设计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计与创新,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未来,广东工业设计城将优化设计核心区的发展布局,扩容提质,把北滘三乐路—105国道—跃进路—南源路—环镇西路—南河路—南乐路范围内的2.8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顺德工业设计核心区。
内生力:人才与城市的融合
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这里是设计师创业创新的乐土。
卢刚亮的宏翼公司从最初的3人团队发展壮大成200人的规模,“有了人才的支撑,企业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卢刚亮直言不讳,他最看重的是工业设计城的设计氛围,“设计企业从散养到集中,形成了交流互通、资源共享的氛围。”
现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各种展会、研讨会、论坛和评选活动好戏连台,并搭建好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每年这里的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双创展、军民融合之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上演,为设计师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工业设计城后,引来了国内外太多关注的眼光,更多的设计师被这里的设计环境和所在地顺德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所吸引,设计师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参加到工业设计的恢宏事业中来。
关亦骏就是其中一员,他放弃了在清华大学某设计研究所的工作机会,毅然来到设计城创业。关亦骏还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他怎么也没想到大学毕业后会回到家乡工作。除了故乡情结外,更吸引关亦骏的是设计城已经有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广东工业设计城则加快聚集和培育优秀设计企业、设计人才,建成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成为全国首个“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与70所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2064名研究生。此外,还成功申报国家工信部专项资金,强力推进国家工业设计实验室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目前,这里共聚集了设计研发人员8120名,核心启动区内聚集国内外设计企业238家。设计城现已与国内60多所高校达成人才实地培训合作。
广东工业设计城不但聚集了国内外优秀创新设计企业,还因为设计带来的虹吸效应,一些大型制造企业研发总部也落户城内。
目前,顺德已经打造出以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代表的一批设计产业载体,全区集聚专业从事工业设计企业330家,在全省范围内仅次于深圳。一批领军型、标杆型设计机构涌现,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设计企业达到8家。
未来5年,该设计城入驻设计企业及相关机构将超过300家,设计服务收入将达到10亿元,总产值100亿元,拉动工业产值1万亿元,吸引工业设计及其他创意类人才超过3000人,超过1万名设计师会集设计城,“设计航空母舰”将名副其实。